“三伏天”比去年多10天 时间长但不一定更热

23.06.2015  10:25

  6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夏至三庚数头伏”,专家提示说,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比去年多10天。

  而对于长40天的三伏天,会不会比往年更热,专家认为不一定。

  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当年伏天的长度。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说,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史志成进一步介绍说,“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天”来说,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共计40天。

  “伏天和整个夏季究竟有多热,是由多种气象因素造成的,因此,40天的伏天的夏季不一定比30天的伏天的夏季要热。”史志成提示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三伏天的显著特点,“随着三伏天的日益临近,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

  “不过夏至不热”。在申城,随着连续两场大范围降水告一段落,从今天(6月23日)起,气温将有明显回升,其中明后两天最高温将重回30℃上方。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计,今天本市为阴到多云的天气,可能会有短时阵雨,市民出行还需备好雨具。今天的气温较昨天有明显回升,预计最低气温23℃,最高气温将升至28℃左右。周三、周四的最高气温将再次突破30℃,升至32℃~33℃。从周五开始,最高气温又将降至30℃以下,周五、周六分别为28℃、26℃。

  不过由于仍处梅雨季,自今天起至本月底(23日-30日),梅雨带在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南北摆动,本市仍多雷阵雨天气。未来五天,上海都将有雷雨或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