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俞祖成:东京怎样推行垃圾分类?

09.04.2019  10:11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上海即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目前,上海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还存在全程分类管理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有待加快推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须学习和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

实施“接触式指导

在日本东京,23个区政府负责回收辖区内的生活垃圾并将其搬运至垃圾中端处理设施。回收垃圾之前,居民会被要求按照“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以及资源垃圾”原则进行分类投放。然后,专业的清扫事务机构负责包括焚烧、粉碎及资源遴选等在内的垃圾中端处理工作。东京都政府负责垃圾终端处理工作,即将经由中端处理后的垃圾残渣,搬运至东京湾的中央防波堤外侧填埋处分场或新海面处分场进行填埋。

新宿区是东京都政府大楼所在地,也是颇为繁华热闹的街区。目前,该区拥有34.2万人口,家庭户数达到21.7万,其中60%为单身家庭,12%为外国人。同时,该区的各种商业机构总数达到3.5万。

据了解,新宿区政府设置了新宿清扫事务所、新宿东清扫中心、歌舞伎町清扫中心及新宿中转/资源中心这四个机构,负责将22107个垃圾回收点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并搬运至中端处理设施。在此基础上,新宿区还有不少细节安排:

例如,通过官方网站详尽公布有关垃圾分类和投放方法、垃圾收集与处理流程以及垃圾排放量变化等信息,且专门制作推出了日语版、英语版、中文版、朝鲜语版的垃圾分类与投放手册。

又如,针对特殊困难家庭,区政府提供上门回收垃圾的服务。所谓特殊困难家庭,主要是指两类家庭:第一类是指由65岁以上且需要护理服务的老人组成的家庭或者是由残障人士组成的家庭;第二类是指由8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组成且没有亲戚、友人对其进行定期联系和访问的家庭。

再如,从1998年开始实施“接触式指导”,即通过工作人员采取登门拜访的方式,与市民当面对话和交流,耐心规劝其遵守垃圾分类投放规则。

接触式指导”的业务内容包括:垃圾分类方式及正确投放方法的指导;有关垃圾回收点的新设、改善以及废止的咨询和指导;垃圾违法投弃行为的调查和指导;应邀前往辖区内的保育园、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等学校,为学生们传授有关垃圾分类与回收的知识;处理涉及垃圾问题的市民投诉并前往现场开展矛盾调解工作。

激活市场活力和就业潜力

截至2017年4月1日,新宿区从事垃圾回收工作的公务员共有204人。这些人数有限的公务员队伍,显然无法全面承担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为此,新宿区政府采取了多种办法。

第一,彻底公开并全面宣传有关垃圾分类的信息与数据。

  东京都垃圾分类回收体制的高效运转,正是依靠广大居民及各种组织的积极参与。而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将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彻底公开。

  登录新宿区官方网站,人们可以立即获得该区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所有信息和数据。这些信息和数据,精确到任何一种垃圾的分类与投放方式、每位居民每天排放的平均垃圾量以及处理一公斤生活垃圾所需经费等信息。

对上海而言,通过官方网站公开的信息还远远不够。建议以市绿化市容部门为代表的相关政府部门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和数据,为调动和吸引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做好第一步工作。

第二,为特殊困难家庭提供上门回收服务。

  调查发现,东京都的23个区政府都为无法自行下楼投放垃圾的特殊困难家庭提供上门回收垃圾服务。这是一项极为人性化且极有必要的制度设计。

近年来,上海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同时,未安装电梯的老旧公房依然大量存在,确有不少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垃圾投放的特殊人群。为此,我们需要适时出台特殊困难家庭的认定标准并采取更适合本地情况的方式,为其提供上门回收垃圾等服务。

第三,探索实施垃圾分类回收业务的政府购买方式。

东京都23个区在垃圾分类回收领域普遍采用“公务员+政府购买”的方式,在垃圾处理等关键领域采取“公务员主导”方式,在垃圾收集和搬运业务领域则大规模实施“政府购买方式”,从而大幅度节省了财政资金的支出,又激活了垃圾回收领域的市场活力和就业潜力。

  在上海,原有的垃圾回收体系已经“崩塌”,新的体系尚未成形,社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低价值可回收物(废玻璃、废木头、废塑料等)没有出路,居民交投不便。建议积极探索和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和推动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初审 / 编校 / 贾雪 责任编辑 /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