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厕所日":城市公厕点滴变迁 见证城市文明进步

19.11.2016  17:05

原标题:城市公厕点滴变迁见证城市文明进步

  今天是“世界厕所日”。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不知道大家是否关注过公共厕所:在你不需要时,它是城市里的独特风景,在你需要时,它是你的方便之处。随着改革开放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曾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公厕,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近年来,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上海环卫管理部门加大对公厕建设投入,完善各类公厕设施,创新一系列人性化的公厕服务,全心全意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小到提供便民服务箱,大到添置母婴类设备、建设第三卫生间等。

  公厕的管理建设与保洁服务,成为了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之一。

  全市开放公厕总量已达8705座

  近年来,上海公厕管理与服务行业始终坚持“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理念和标准,及时针对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反映的市民群众的所需所求,改进服务缺陷,突破管理顽症,落实便民措施,促使上海市公厕管理与服务行业成为市文明行业。

  “十二五”期间,上海着重加大了公厕改建力度,提高公共厕所人性化、生态化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目前上海市开放公厕总量已达到8705座,其中城镇公厕2618座,一类、二类公厕达到1864座;农村公厕3579座;对外开放的社会公厕2508座,基本达到了每座公厕服务半径为300米的标准合理布局。

  “十二五”期间,本市共新建公厕236座,改建公厕865座,公厕新建主要倾向于旧区改造、新区开发以及郊区城镇等方面,新建改建公厕以一、二类公厕为主,适当调整公厕男女厕位的比例,使公厕的服务能级得到提升,公厕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上海的公厕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建筑水平和使用功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出炉

  在公共厕所服务方面,本市环卫行业不断强化便民服务,提高市民满意程度。继2010年初全市环卫公厕免费开放、服务内容统一公示之后,上海市区两级管理部门不断从硬件配置、软件服务等方面推出更多便民服务措施。

  目前,本市环卫行业开发了公厕APP导厕软件、二维码导厕系统,丰富完善导厕手段,使市民如厕更便捷、安心。同时,在公厕内配置无障碍通道1456条、无障碍厕间1861个、“方便凳”488个,并在有条件的环卫公厕内设置蹲位拉手,方便特殊人群及老年人如厕。在专人看管的环卫公厕内,有关方面配置了便民服务箱、洗手液(皂)、应急卫生纸等,部分公厕还配置了先进的除臭装置,并为市民提供雨伞租借、阅报栏、设立休息区,延长公厕服务时间等。

  坚持管理创新,本市还不断提高公厕的人文品味。为缓解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一同外出、其中一人行动无法自理而造成用厕不便的情况,本市从2013年开始在公厕独立无障碍厕间的基础上试点探索公厕第三卫生间的配建,通过完善儿童坐便器、低位洗手盆、婴儿床翻板,满足这一部分特殊对象的用厕需求。截至2016年底,全市配建公厕第三卫生间达200座左右。

  为更好地美化申城公厕,本市从2012年开始试点探索公厕立体绿化工作,选择易于养护的藤本植物如凌霄、月季、爬山虎、紫藤等种植在公厕外墙、屋顶上,或者在公厕外立面悬挂盆栽,并对悬挂盆栽采取定时、定量浇水等方式进行养护。中山公园、松江大学城等地区的一批公厕,逐步变身为城市的景观小品,品味得到提升。

  为完善日常管理考评机制,本市各区成立了专门的公厕服务质量监督部门,制订详细的检查标准和奖惩制度,每天对本辖区内的公厕服务状况进行动态检查,并做好巡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委托第三方在每月一次覆盖全市公厕日常巡查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厕所专项检查工作。检查以公共厕所的设施设备和文明服务为重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传数据平台,形成了检查、发现、整改、督办问题的闭合系统,使公厕的问题率逐年下降。

  在创新中前行的上海公厕行业

  公厕是人类文明的尺度。近年来,上海公厕发展在合理规划、精心管理的同时,注重整体设计,以科技创新、技术应用为不竭动力,助力公厕规范化建设管理。

  今年,本市还组织开展了公厕创新技术及产品征集活动及公厕建设管理服务优秀实践案例征集活动。通过举办这样的征集活动,本市鼓励通过产品设计、技术革新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满足市民和游客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推动上海公厕行业向科技化、人性化、精细化发展。

  目前来看,征集到的产品及案例涉及多个方面,实际解决了公厕在运营服务过程中有关异味控制、节水节能、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嘉定南翔镇公厕和鲁迅公园公厕,通过创新、完善公厕便民措施,提升公厕人性化服务水平;普陀区子洲路公厕和松江区文汇路公厕,采用立体绿化、外立面美化等方式,在满足市民日常如厕的需求上,将公厕打造成街头小景;杨浦区邯郸路公厕和港沿镇公厕,通过安装数字信息屏和节水冲洗装置,提升公厕的科技和环保水平。

  据介绍,本市环卫公厕严格执行公厕窗口和岗位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全面深化公厕文明规范服务,并制定了国内第一部公厕保洁地方标准《上海市公共厕所保洁质量和服务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公厕的日常保洁工作。从2013年开始,本市在每年的11月19日开展不同主题的世界厕所日宣传活动,让市民百姓们通过摄影、涂鸦、网络热议、媒体漫谈等活动,了解上海公厕的沧桑变迁,规范文明用厕行为,关注公厕文化发展。

  本市还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形成行业价值理念。近年来,各区县纷纷开展优质服务明星、公厕服务优质示范点、星级公厕评选等活动,全市涌现出了60余座优质服务示范公厕和40余位优质服务公厕明星。同时,本市制定发布《关于加强本市窗口行业公厕管理服务提升窗口文明形象的通知》,强化了对轨交、旅游、商业等条线社会公厕管理的联合培训、联合推进、联合检查、联合评比,建立了社会公厕保洁服务质量的检查、监督以及通报制度。

  2015年初,上海市公厕管理与服务行业喜获“上海市文明行业称号”,上海公厕的硬件水平不断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公厕的便民利民服务不断细化,公厕的投诉问题不断减少,让市民充分认可了公厕行业的进步,有效地提升了市民对公厕行业的满意度。“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公厕管理与服务行业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落实规范标准,以扎实的工作为城市文明的发展添砖加瓦。

  公厕也可以“美貌”与“智慧”并存

  

  子洲路公厕外观图

  随着上海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对公厕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的需求,普陀区全面提升文明公厕窗口形象与美化程度,近年在全市首创“最美公厕”美化绿化项目。

  今年,普陀区进一步加快了公厕美化改建工作,对管辖范围内的101座公厕实施绿化美化及主体改造工程,力争为市民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用厕环境。

  春有樱花,夏有月季,秋有菊花,冬有蜡梅。一年四季,普陀区的公厕周围都会有花。普陀区周围现已打造了多座富有特色的主题公厕,如志丹路19号“花园咖啡馆”型公厕、子洲路“地中海风情”公厕、曹杨六村“花园式”公厕等。通过在公厕内外摆放盆栽、种植花草,利用植物净化空气,提升视觉享受,有效改善公厕空气品质。如今,人们上厕所不再捂着口鼻,而像置身公园一般,方便的氛围变得更轻松了。

  今年8月,普陀区又全面实行环卫公厕免费供应厕纸服务。同时,公厕内部的便民设施也日趋完善,不仅安装了除臭剂、LED屏、MP3宣传音频,还设立了保洁箱、便民服务箱等。这里的所有公厕坚持每天7:00至8:00的“一小时站立”特色服务,以诚挚的微笑和整洁的环境服务于每一位市民。其中12座公厕内,还配置了液晶电视,播放公厕变迁历史片,宣传文明用厕。每一间公厕投放一个便民服务箱,有配备地图、针线包、小药箱及意见簿等。

  全市首创的公厕绿化美化改造,不仅提升了普陀区公厕整体形象,还改善市民的用厕感受,改变了大家对公厕“脏、乱、差”的固有印象。

  除了景观公厕,“智慧公厕”也是上海公厕建设的一大亮点。

  所谓“智慧公厕”,主要是把现代化的“云端”科技技术和公司公厕管理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把日常的公厕管理、保洁、服务规范通过智能化的现代科技手段更好的展现。今年,普陀区在10座公厕内安装了智能化的触摸屏,为大家提供多方位多功能的服务和体验。

  对行业内部管理而言,可以通过触摸屏上的功能键,实现对公厕保洁人员的上下班时间、人员信息等考勤管理。巡检人员只要进入操作界面,既可以进行考勤功能,也可以查看相对应的公厕保洁职工的当月考勤情况,以此来判断环卫职工是否有缺勤、不打扫公厕的情况,并据此进行评判打分。

  对市民来说,来“智慧公厕”还能享受到许多便民服务。触摸屏的软件中内置了上海市旅游地图,将上海市的道路在地图中进行详细标注,对周边景点、车站等实现地图显示,提供便捷交通指示。同时,软件平台中提供各类便民服务电话,包括报警110、火警119等常用便民电话。智能化软件还提供公厕评价服务,以改进公厕的公共服务能力。

  “智慧公厕”中的触摸屏在一定时间没人操作后,会自动切换到播放模块,循环播放文明公厕宣传片,向市民宣传公厕服务、公厕管理、公厕展示等内容,并定期更新,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上海市首座无性别公厕开放试运行

  

  张家浜滨河绿地无性别公厕外观

  在今年“世界厕所日”前夕,上海首座“男女通用”的无性别公厕在浦东张家浜滨河绿地内新建落成,并开放试运行。

  这座无性别公厕采用开放式格局,内部设置了男女通用的6个座厕、4个蹲厕。隔间空间较普通公厕更大。在细节上,每个隔间门板上配有“有人”与否的LED显示屏,厕位之间的隔挡高度达2.8米以上,内部还有音乐播放等功能,全天候配置2名工作人员,充分考虑公厕舒适、安全等因素,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如厕需要。此外,这座无性别公厕还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充分照顾母婴、儿童、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使用体验,做到人群全覆盖。

  浦东新区此次建设的“男女通用”公厕先后邀请浦东规划设计院做了3套方案,经过对国内外经验的借鉴和专家方案论证,最终选定目前这套方案,旨在保证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某一性别如厕排队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如厕需求。同时,这也为解决全市普遍存在的公厕男女厕位比动态不平衡的问题做了有益尝试。

  目前,张家浜滨河绿地内的无性别公厕已经开放试运行,开放时间为5时至21时。待张家浜滨河绿地完全建成后,这座创新公厕将正式为张家浜滨河绿地休闲健身的周边居民及途经市民服务。

  发现公厕之美,寻找公厕之最

  

  今年10月,本市启动2016上海公厕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以“发现公厕之美,寻找公厕之最”为主题,邀请市民共同见证上海公厕服务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共享公厕文明行业创建成果,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一座公厕的历史,有时也是上海的历史,了解一座公厕,同时也在洞悉上海的变迁。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公厕主题摄影并不常见。因摄影作品有其特有的纪实功能,每一张对于上海公厕的记录,都将成为上海公厕历史沿革的印证。

  启动1个月来,2016年上海公厕摄影视频作品系列征集活动共收到摄影作品700余幅,其中包括组图与单幅作品,包含环卫公厕与社会公厕,摄影主题涵盖公厕文化、公厕管理、公厕建设等方方面面。作品集从公厕服务、建设、规划等不同角度展现市民对于上海公厕的关注与期待,旨在引导市民巩固文明用厕的理念,理解和支持公厕保洁工作,形成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

  摄影爱好者们追光逐影,在关注上海公厕服务建设的同时,探索上海公厕的文化,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上海公厕的别样美丽。作为五谷轮回之所,上海公厕历经沧桑,在静默中彰显自己的品格。

  在镜头前,上海的公厕已不仅仅是昔日给市民提供方便的简陋场所,更是城市中的小品景观,或文艺,或古典,或科幻,或时尚,各具姿态,自成一格,新颖的设计、整洁的环境、完备的设施,让公厕这个来去匆匆的地方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中尽显风华,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镜头前,上海的公厕优雅别致,前卫时尚,于细节处体现文明的提升,更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大气。藏身于古镇,公厕用白墙绿瓦轻吟历史;坐落于公园,公厕与自然和谐共舞;隐匿于商场,公厕拥抱现代艺术。环卫公厕与社会公厕交相辉映,演绎上海公厕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