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妈乡”困境,仅仅是贫穷?

11.08.2015  13:17

  据媒体日前报道,湖南省邵阳县黄荆乡有一个怪异的别称——“无妈乡”。该乡仅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中,就有132个孩子处于“失母”状态,其中有116个孩子的母亲因逃婚或改嫁离开。“妈妈”在这里几乎成为不能触碰的禁忌。

  母亲们为什么抛弃骨肉亲情,集体逃婚或者改嫁?循着这个问题追问,就能发现并不仅仅是她们的道德情感出了问题。在贫困、城乡差距和打工潮这些大背景下,一系列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个牵着一个,一个压倒一个,最终当地社会普遍出现家庭破裂,导致“失母”现象。针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如果没有系统性的解决办法,只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有效改变这种现状。

  贫困当然是首要问题,黄荆乡所在的邵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地区意味着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出,以及年轻女性普遍外嫁。当地男性择偶难则加剧拐卖妇女的违法行为。买卖婚姻缺乏法律基础,往往也缺乏感情基础。贫困与愚昧落后、粗暴野蛮的思想观念相伴生,形成“贫困文化”,成为家庭暴力等等许多陋习、恶习顽固滋生的温床。在多重压力之下,家庭并非这些母亲们的幸福港湾,逃婚、改嫁也就成为普遍现象。

  逃婚、改嫁,并不是“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块。紧接下来就是这些“失母”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在一个残缺的家庭里成长,从小就失去母爱的护佑,很难想象这些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成长。事实上,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父母一代的不幸人生不仅将传递到孩子一代,甚至还会继续代际复制和传递下去。还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教育缺失而沾染恶习,甚至成为问题少年。当一些“问题少年”长大成人之后,很有可能成为当地社会的棘手问题。

  像“无妈乡”这样的极端社会现象,包括拐卖妇女、留守儿童等等,最近一段时间频繁通过媒体曝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不难发现,在一些极度贫困的农村地区,一些社会问题已经不是独立事件,而是演变为系统病变。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出,当地家庭和社会失去了顶梁柱和主心骨,只剩下老弱妇孺。人口结构发生畸变,使家庭和社会丧失了正常的机制和功能,家庭失衡、法律失能、伦理道德失范成为现实危险,一些农村地区的社会结构甚至面临整体性崩塌。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其修复和重建都将非常困难,有一些伤害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在评估贫困问题、城乡差距和打工潮等问题的时候,应该加入新的视角,充分重视农村地区发生的社会和文化病变。这些问题所造成的损害性后果和深远影响,有可能超出经济层面的范畴。

  对于“无妈乡”这样的现象,仅仅对母亲们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谴责无济于事。仅仅通过加强执法,也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对失母青少年提供社会救助,也无法弥补他们的精神创伤。解决农村的问题,着眼点还必须放在农村本身。在城市主导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地区如果只是被动卷入,其原有的社会结构、行为规范和乡土文化都将受到破坏。如果农村仅仅成为城市的劳动力蓄水池和输出地,农民仅仅通过打工参与城市经济,城市的现代化就很难惠及农村,甚至成为挤压力量,加速农村社会的破坏和衰败。怎么做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互促共进,真正实现“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对我们这个农业人口大国是一道至关重要的考题。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