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用无人机监测雾霾:想少吸霾就离马路远点

23.12.2015  01:36

  上海热线12月22日讯,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遭遇“”伏。那么雾霾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今天,据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彭仲仁介绍,其研究团队已经在长三角地区用无人机搭载便携式检测设备,进行了长期大量的大气污染跟踪监测实验,并成功获得了PM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三维分布数据。这一研究证实了逆温层对PM2.5扩散的不利影响,以及道路周边交通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可为雾霾预报、防治提供更精确的数据资料。

图说:彭仲仁研究团队现场展示无人机

图说:无人机在空中搭载便携式检测设备,进行大气污染跟踪监测实验

    “目前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主要集中在地面,高空污染监测比较少,这种平面监测让我们很难清楚地掌握雾霾的生消和扩散规律。”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彭仲仁介绍,团队的近几次实验显示,在距离地面1km以下的高度,PM2.5的浓度总体呈现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无人机从空中带回来的监测数据同时也清楚地证实,逆温层的存在确实妨碍了空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增加了逆温层下近地面PM2.5的浓度,为雾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这些第一手的数据资料也有助于分析雾霾的区域输送、垂直传输规律,以及该规律是如何影响雾霾生消的。

对于成因复杂的雾霾来说,进行高空、地面等空间范围内的天空地大气污染一体化监测显然对揭示雾霾的成因以及进行雾霾防治更有效果。据了解,国内目前的大气污染立体观测研究用到过载人飞机、探空气球、卫星遥感等非常规的观测工具和技术,不过这些监测手段的成本较高,有些工具的可控性弱、灵活性差,所以没有被广泛采用,而无人机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些缺点。

据彭仲仁介绍,目前他的团队使用的一架固定翼无人机的翼展长度只有四米,可以非常灵活地往不同的方向穿梭,一次航时可达到7小时。更重要的是,使用无人机监测大气污染的成本远低于其他立体监测手段。“我们在监测之前提前设定了无人机的飞行路线、高度和飞行模式,再用单架或多架无人机协同布局的方式,对一个较大区域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空中监测平台今后能为大气污染研究提供新思路,给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提供数据支撑。”彭仲仁说。

同时,彭仲仁也提醒市民,通过对城市主干道、高架路、交叉路口等道路周边的微环境做的污染物监测显示,道路两侧300米至500米之内是受汽车尾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PM2.5的浓度较高,而且离道路越近浓度越高。此外,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排放出来的尾气也是雾霾的“得力助手”,喜欢户外锻炼的市民,想少吸霾,跑步时就要离马路远一点。 

图说:无人机现场展示

图说:无人机现场展示

图说:彭仲仁研究团队正在组装无人机

图说:彭仲仁研究团队组装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