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谢鹏伟:用十年青春灌注科研

06.05.2017  12:13

2007年进入交大物理系(现物理与天文学院),2011年直博,参与PandaX暗物质探测实验组。2016年,他在交大的第十年,PandaX实验的第八年,也是PandaX丰收的一年。7月,PandaX二期实验发布了世界领先的结果,在PRL上发表,成为当期PRL的封面文章。作为通讯作者,谢鹏伟直言,漫长的等待总是煎熬的,但是结果出来之后感慨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人生应当不言输

初次见他,稚嫩的面庞叫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在交大学习生活了十年的交大“老学生”,而那看似孱弱的身板也无法让人将他与个性好强不服输这样强硬的字眼联系起来。然而,不起眼的果壳蕴藏着无穷的宇宙,在谢鹏伟的身上持续滋生并不断放射着不轻易低头认输的精神。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走过了实验最艰难的时候。    

在实验进展毫无头绪之时,他内心坚定,可能遇见的所有困难,他都仔细考虑,认真地处理好每一处细节,即使是一颗小小的螺丝,也需要小心拴紧,一个不起眼的光电倍增管,同样需要耐心研究,更不用说一段程序的不停推敲,一个PPT的反复演练。这所有的细节,都没有被他的务实所放过,厚积薄发,7月份的发表结果,全世界的刮目相看,这是最好的肯定。    

不轻易低头认输的谢鹏伟,他做到了,他们的团队,这群不服输的人,在欧美发达国家之前,做到了,这是中国人的贡献。    

科研寻求存在感

一句老话讲“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谢鹏伟一再强调要感谢他的导师刘江来,正是刘老师将他一步一步带进科研的领域,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刘老师优秀的个人品质,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科研工作的态度。    

工作上勤勤恳恳,对待事物刨根究底,这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态度,正是刘老师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使得他也能成为一个勤奋踏实,时刻保持好奇专注的优秀科研工作者。有时候科研需要一点机遇,在谢鹏伟看来,误打误撞进了PandaX组又遇上刘老师,让他至今都认为这是他人生的一大幸事。    

回顾这几年的科研经历,基本和大部分研究生无异,通宵、三点一线的日子是家常便饭。两点多逛全家差点睡倒在地,在锦屏一点睡下三点被人叫醒,大年初一在山洞里呆了足足24小时,11月末押车回上海第一夜在重庆的高速公里上冻到双腿失去知觉……对于鹏伟来讲,多年以后,科研出成果的喜悦之外,能记得的,还有这些难忘的经历。在寻找暗物质的过程中,在科研里,他一步步找寻着自己,实现着自我的价值。    

探测器成功运行,所有人欢呼雀跃,而在探测器成功运行起来的背后,却是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经历,但是每一次失败之后,仍然需要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去进行下一次调试。即便是成功运行,每一天也是提心吊胆。大实验组里,分工明确,任何成员失败之后能做的大概就是尽量给其他人支持。数据一出来,就要与时间赛跑。    

100多T的数据,大海捞针,要在里面寻找暗物质。打开这个黑盒子之前,需要识别信号,需要去除噪声,否则看到的只是一团浆糊而不是蛋糕。在最开始一无所知的时候,我总意想不到盒子里面究竟装了多少垃圾。”谢鹏伟皱着眉头,面部的神经绷紧着,不过很快又舒缓开来了,眉间像是被熨斗熨过,“但是这一路走来的不断积累,结果出炉一次比一次迅速”。几年里,被他的眼睛看过的数据不计其数。    

当被问及科研技巧,他笑着睁大了眼,惊愕之余,顿了顿,片刻,“我并没有太多的科研技巧,无非就是观察、思考再实践”。    

生活可以更精彩

谢鹏伟是一个很典型的科研工作者的形象,他少言讷行,做起研究工作来全身心投入。生活中,谢鹏伟是一个兴趣爱好很广泛的人,他对所有的事物都保有好奇心,因此产生了很多兴趣爱好,他喜欢跑步健身,也像文艺青年一般学过油画,他迷恋路上的人与物,会一个人去北京,也一个人去京都,去感受历史的变迁,窥探岁月的沉淀。    

一直到现在,他都兼任着实验室的御用摄影师一职,虽然他自嘲技术很差。作为科研工作者,思考动脑是家常便饭,因此他也喜爱桌游,至今烧脑的游戏都还是他的最爱。    

多年的科研工作沉淀,让谢鹏伟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曾经人生在他看来就是应该去尝遍五颜六色的滋味,后来,他在科研工作里慢慢沉淀,他开始意识到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去做正确的事情。对于正着手准备的博士论文,他很认真,在交大这个生活了十年的地方,离开的时候,他还想做点事,他想留下点什么,希望是有意义的。    

饮水思源”,这是谢鹏伟作为一个交大人所一直践行着的,而认真准备的论文,在他看来,就是意义所在。他坦言,自己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去学习,还有太多的不足需要去改善。“我从来不会把自己的人生限定死,未来就应该充满变数才精彩。”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7.05.05    

原文: 谢鹏伟:用十年青春灌注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