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复旦大学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正式发布

03.06.2015  12:28

5月30日,载有“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温室气体清单计算器、温室气体管理信息平台、能源与碳排放互联网、碳中和行动路线图”的水晶球缓缓开启、光射四方……一份历时五年,主要由能源课学生编制的《复旦大学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正式发布。

复旦清单:顺应国际趋势、对接国家战略

21世纪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遏制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迅速累积。从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系统开始,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明确要求所有缔约方提供温室气体各种排放源与吸收汇的国家清单;为规范清单核算方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相继制订了一系列编制指南与准则;基于成熟连续的统计体系,美国、英国等附件一缔约方从2000年前后开始每年按要求向联合国递交各自国家从核算基年(1990年)到报告当期前两年(现在是2013年)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及其估算方法说明;2004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递交了以《中国温室气体清单(1994年)》为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2012年递交了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2005年清单)。目前,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相关工作已全面启动(2010、2012年清单),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战略、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并付诸实施。

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清单从国家宏观层面向省市中观层面,再向企业、学校微观层面的逐级传导和渗透,以碳计量、碳认证、碳抵销为基础的“碳中和”解决技术和机制已成为校园实现“零碳愿景”的终极手段和主要途径。复旦大学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正是顺应这一国际趋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国内高校之先河,动员学子,引领社会、践行低碳,彰显了大学的责任与担当。

编制者的坚守:方法科学、数据透明、格式一致、结果可比

2010年,复旦大学启动温室气体清单的研究与编制工作。五年多来,一批又一批学子秉承“方法科学、数据透明、格式一致、结果可比”的研究宗旨,按照国际通行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比照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的基本做法,依托校园能源管理部门的基础数据,持续更新、不断改进,产出系列的年度清单报告和创新的温室气体清单计算器等成果,并形成复旦大学碳中和行动目标与路线图——2025年校园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主要通过强化常规的减排技术和管理手段逐步降低校园碳排放量;2050年实现校园温室气体零排放,主要通过师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减排技术和管理机制在校外应用获得的减排份额来抵销校内的碳排放量,即“碳中和”。为践行中国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承诺,为实现国际社会确保全球平均气温在2100年不会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的目标,率先垂范,贡献智慧。

系列成果:从学生个体,到师生群体,再到校园整体的系统行动

发布会同时展示了复旦大学温室气体清单的系列成果。其中,科学、规范的校园温室气体清单报告和数据管理信息平台,有助于师生清晰校园温室气体家底、判断个人行为影响;创新、便捷的温室气体清单计算器和能源与碳排放互联网,有助于师生掌握碳计量方法和排放规律,有助于校园温室气体清单高效率的快速编制和推广,并低成本的测度节能潜力、获取减排技术;直观、全景的碳中和行动路线图,有助于师生将零碳理念作为价值标尺融入教学和科研之中,有助于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碳战略和管理自身温室气体风险。

作为中国高校比较规范、完整、先行的校园温室气体清单报告,复旦清单系统列表2009-2013年复旦大学分品种,分范围,分校区,分部门,分建筑,分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阐明核算边界设定、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排放因子遴选、排放系数计算以及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的方法和工具,明确清单基准年、不确定性、质量保证以及核证途径。

伴随学校的快速发展,能源利用方式、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还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复旦清单编制者表示,将一如既往、承前启后,持续提供年度更新的清单报告并进行分析预测,为未来可能的强制性减排和碳认证进行探索和铺垫,为中国高等院校的清单编制与碳中和行动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为与国际高校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建立共同的行为准则,为温室气体管理培养人才,锻炼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