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交大农生学院破题城市大气雾霾污染

12.03.2015  17:08

  目前,上海城市森林覆盖率约为1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林分面积破碎度较高,林分组成优势树种单一,且纯林较多,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低。如何提升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满足宜居城市建设需要?如何能够净化空气中日益严重的雾霾污染,为居民提供舒适生活和工作环境?是上海城市林业发展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上海交大农生学院刘春江团队历经数年研究,科研成果有望破题城市大气雾霾污染。  

 破题城市大气雾霾污染

  城市的森林植被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可以起到削减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的作用。植物叶片和枝条可以直接截取和固持大气尘埃,使其脱离大气环境。同时,植物群落(林带、片林等)可以降低风速和改变风向,导致大气污染物的沉降。因此,用城市森林和植被来削减大气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课题。例如,上海在“2012-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明确计划新增4600公顷城市森林,而北京市园林局已规划并启动在城市周边造林1.5万公顷治理雾霾污染。但这些绿化造林工程带来的对雾霾的防控效益还有待研究。  

  干沉降(dry deposition)是植被净化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机制。大气中的粗颗粒物通过重力沉降和惯性作用撞击到叶片和树枝,被截留和固持从而脱离大气环境;细颗粒主要通过布朗运动到达叶片表面,当细颗粒随气流环绕而接近叶片时,会被吸附或粘附,最终滞留在叶片表面。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城市森林调研团队,通过的取样和分析,对上海19种常见乔木树种单位面积叶片上PM2.5和PM10的干沉降速率进行了测定,他们发现针叶树种尤其是松柏类的叶片具有更强的滞尘能力,但是对于整株树木来讲,松柏树种由于树型较小,整株的叶面积可能远小于阔叶树种,加之松柏类的针型叶片不易为人靠近。因此,在选择和应用上,可能更倾向于在交通道路隔离带、污染隔离林等靠近污染源而又不易被人接触到的地方种植比较合适。同时,在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课题组通过先进的大气下的原子力显微镜对植物叶片进行扫描发现,圆柏等针叶树的叶片通常比香樟等阔叶树种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这也是滞尘能力强的重要原因。  

为上海城市森林建设贡献力量

  上海每年都要新增上万亩的森林,除了植树造林之外,对现有的城市森林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和研究,也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就依托农业与生物学院及农业部都市农业(南方)重点实验室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为上海绿化和森林建设献计献策。自2013年以来,以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林业站为主,共同建设国家林业局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为上海城市森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契机。生态站配备了专职观测和研究团队及学生调研队伍,将全面监测上海城市森林系统结构、动态、功能,定期连续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发城市森林经营技术,为上海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引领全国城市森林发展。  

  同时,在上海市林业局和上海交通大学支持下,通过3-5年建设,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将建成覆盖全市主要林分观测网络,实时向公众发布森林环境数据,为居民和游客出行及游憩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观测平台和主要观测点,也将向科研人员和公众开放,成为生态科普教育的窗口,为上海的城市森林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原文: 上海交大农生学院破题城市大气雾霾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