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在蔬菜大棚里喝咖啡、吃饭

17.10.2014  13:29

  □记者 郁文艳
  晨报讯 蔬菜大棚可以成为喝咖啡的地方;地毯做成一小块,方便更换,而且应该像多彩的森林一样允许色差存在……正在举办的同济设计周上,设计如何从大自然汲取灵感成为热点话题。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教授说,可持续设计创新成为学院的重要特色。如何利用设计创新推动可持续的新经济、新产业、新生活方式成为学院教学和研究的重点。
  在崇明竖新镇仙桥村,娄永琪的团队正在进行着一场通过可持续设计,推动乡村创新创业的实验:“设计丰收”。村里的空置住房经过改造成为创意民宿。蔬菜大棚,通过设计变成休闲沙龙,木质地板代替了泥地,错落有致的灯具发出暖色灯光,在一些常见的农家用具点缀下,整个大棚散发出浓浓的田园气息。大棚里的桌子是从农民家里收集的废弃门窗通过设计改造而成的,铺上桌布,就可以喝咖啡、吃饭了。吃完饭,碗筷上的油腻用特制的麦麸去除,而麦麸原本是家畜饲料。创意大棚成为团队建设、乡村体验、儿童教育等很多活动的场所。
  “设计丰收”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创新,实现农村资源和农村生活方式优点的可视化,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创意农业,最终实现一个让农民真正受益的农村可持续社区原型。
  在市中心,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雷朴实也在带领学生开展可持续设计实践,主要是通过仿生学来实现。他们的一个项目是建立一个平台,发动普通公众寻找身边的自然之地,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和设计师互动。“我们现在只找到了5个自然之地,滨江森林公园、共青森林公园、鲁迅公园、后滩以及同济大学校园内的小公园‘三好坞’,严格来说,这几个地方都是人工景观。”雷朴实说,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自然之地越来越少。
  仿生学是最近15年兴起的,现在产品已经不少。应用仿生学理念设计的地毯不是一整块,而是一小块一小块,而且有色差。其设计理念是,这样的地毯铺起来就像一个色彩多变的森林。万一脏了,只需更换一小块就可以,节约、环保、可持续。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4-10/17/content_25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