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生走近“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
经过高考洗礼的新生刚刚走进大学校门,一切都是新的,课程也是新的。是按照先前的做法在一年级仅仅开设英语、公共课,还是从入校第一天起就开始培养这些未来工程师?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的做法是:尽遣院内外名师开设面向所有新生的“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研讨课,16位一线教授同一时间在教学南楼16间教室里齐整上阵,小班上课的“课程超市”就开锣了。
“‘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课将延续8个学期,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该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赵宪忠介绍。第一学期安排的是新生研讨课,没有具体内容要求,只有议题设置,议题包括大学的适应性转换、什么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现代土木工程、职业发展与规划,加上主题研讨等等。记者拿到了10月15日上课教授名单:陈以一、何敏娟、顾祥林、陈世鸣、李国强、吕西林、葛耀君、朱合华、黄宏伟、童乐为、陈艾荣、李建中、刘曙光、赵宪忠、蒋欢军、熊海贝,都是学院教学中的“名牌”教授,在部分教授的课堂上,另外还聘请了5位土木工程实务专家做为课程嘉宾一同授课。
课程大纲给出的议题十分宽泛,“新生研讨课”如何上?走进课堂后记者发现,这里的世界很精彩。“什么是好的土木工程师?”顾祥林老师首先抛出问题,“每组出两位同学,演正反方,发表看法。”话音刚落,第一组的一位男生首先发言:“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就是好的工程师。”随即,另一方有人站起来表示:“好的工程师首先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还要尽力让资源消耗最小化,还要从细处着手,土木乃百年大计也!”这位同学越说越顺,全班同学惊讶,然后掌声一片。接着,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放开了的同学们争着抢着发言,顾老师始终笑眯眯地看着大家,最后他说:“美国工程院世纪初提出工程师的素质要求,内容包括:睿智像吉尔布雷思,解决问题能力像戈登•摩尔,科学洞察力像爱因斯坦,创造力像毕加索,决断像莱特兄弟,比尔•盖茨的领导能力,罗斯福的良知,马丁•路德•金的远见卓识,还有孩子般的好奇心。”
紧接着,顾老师讲述各种土木工程实例。住:住宅、办公、工厂,文化体育设施、商业社会服务设施等等,案例尽是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工程;行:公路与铁路,桥梁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磁悬浮、隧道,同济参与的重大工程顾老师更是如数家珍。他说,土木工程还远不止这些,农业设施、堤坝、给排水,“土木工程涉及到道路、铁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楼房等各种设施的设计、建造和维护;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工程、水利水运设施工程、城镇及建筑环境设施工程、防灾减灾工程、能源输送工程等都是广义的土木工程范围。”
外聘专家、上海城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高工王洪新的课堂则是另一幅景象。“如何当好一名好的土木工程师?首先要向大师致敬,然后要积累经验。”王洪新如是说。但是工程经验也不能一概教条化,因为A工程的经验用到B工程上,可能会不灵,这是因为环境条件都变了。怎么办?王洪新滔滔不绝,要有批判意识,更重要的是“善于将复杂的工程简单化,但做之前不能简单化”。王洪新列举亲身经历的一个个工程,上海世博园区透水人行道、京沪高铁……“我们在做一个铁路基坑时,突现涌水”,现场的工人立刻打来电话:“您的预见太准了,真透水了!用什么办法堵?”“让我想想。”王洪新最后给出的答案是:用振动锤套钢管桩套筒。很快,水止住了。接下来,王洪新介绍自己在实践中总结思考并给出一个个答案的工程案例、算法和公式,“哇!”“喔!”“好厉害!”同学们对这位来自一线专家的累累成果发出阵阵惊呼。
“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目的,是要将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想象力全部调动起来。”顾祥林告诉记者,为了上今天的课,自己连国家基金委讨论十三五规划的会都请了假。“同一个主题,不同的老师上,不同的风采就会百花齐放,这门课的魅力也就在于此。”顾祥林告诉记者,同学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就开始做“属于自己的土木工程构筑物”了,届时交上来的作业一定也会争奇斗艳、令人期待的。
据了解,“土木工程与土木工程师”课,在接下来的几个学期里,会安排土木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发展、土木工程史与土木工程大师、伟大工程巡礼、工程科学与创新思维、重大工程案例分析与研讨、工程综合分析及社会影响等议题,院内外将会有更多专家走上讲台,本报也将持续跟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