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交通大学体验之旅”活动纪实[图]

19.11.2014  23:34

工作人员在演示仿真假肢手

同学们在参观“暗物质”探测器

同学们被上海交通大学新图书馆3D打印作品所吸引

  “地球上真的存在‘暗物质’吗?”“上海交大的科学家在四川2000多米深洞中是怎么开展实验的?”“用意念控制机器人是什么原理?”“仿人假肢手能做到人类所有的动作吗?”……在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里,高中生们一边体验,一边向在场的科学家提问。

  近期,来自全市26所高中、共45名优秀高一高二学生代表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人才“蓄水池”计划之“新民看校团”——上海交通大学体验之旅。本次活动由新民晚报教育工作室等策划举办。

  不是用手而是用意念控制机器人小车,并让小车左右转弯绕过障碍,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上海交大的一项硏究成果——意念控制机器人技术。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实验室,同学们开启了奇妙的“体验之旅”。同学们戴上布满精密传感器的“帽子”,把自己意念过程产生的脑电信号传递到计算机上,计算机识别这些信号,把人的“意愿”转化为指令,把指令信号发给机器人小车,利用想象意念产生的脑电信号驱动小车沿着指定的道路“行驶”。

  在隔壁实验室里演示的是交大机器人家族中的另外一员——仿人假肢手。这是上海交大最新研发的SJT-6仿人假肢手。它可复现人手90%左右的动作,通过创新研制的肌电臂带控制,让肢残患者的生活随心所动。

  “四旋翼机器人”也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机器人。它能够通过灵敏传感器,实现高空接球、颠球,像是在空中打乒乓球。同学们纷纷上前体验了一把。他们手握小球,抛向空中,“四旋翼机器人”便灵敏地探测到小球的方位,迅速调整位置,瞬间接住小球,实现上下颠球。“它好像在和小球做弹跳游戏”“它们配合很默契,持续了十几个回合”,同学们议论道。

  参观体验完机器人“兄弟连”,同学们开始了“探究之旅”——参观“暗物质”实验室,跟着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系刘江来特别研究员,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物理世界。从刘江来那里,同学们知道了宇宙奥秘:在宇宙中人类可见可知的物质成分只占4%左右,还有27%左右是未见未知的“暗物质”,另外七成左右则是同样神秘的“暗能量”。刘江来和同学们分享了他正在开展的大型“暗物质”探测“熊猫计划(PandaX)”,介绍了实验原理,带着同学们观看了“暗物质”探测器。对同学们而言,这完全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他们被“暗物质”奥秘深深地吸引住了。

  从“暗物质”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中,同学们来到上海交大新图书馆,开启了“尚学之旅”。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原创微视频《梦开始的地方》,参观了孔子学堂、3D打印室、悦读体验区等地。当天的活动,以同学们在明信片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朋友、父母及老师而画下圆满的句号。

  近期,新民晚报教育工作室“新民看校团”教育品牌活动已安排第二所“神秘”大学,敬请关注官方微信:上海第一升学(微信号:SHDYSX)进行预约报名,也可以拨打本报“高中组”热线(52920718、52920009)进行咨询或报名。 

来源:《新民晚报》 2014.11.19 第B03版

原文: 上海交通大学体验之旅”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