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模范检察官谢闻波:把每个案子办成无瑕疵产品

01.09.2014  07:37

谢闻波(右一)正在法庭上发表公诉意见

谢闻波正在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

步出看守所,谢闻波和同事商讨案情

  东方网记者蒋泽、周治9月1日报道: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侦查监督处处长谢闻波,从检18年,他从公诉处秘书科一名内勤人员默默做起,最终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侦查监督员”、“上海市检察业务专家”等称号,还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他对记者说:“我们办理的案件,关乎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名誉,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

  三年“半专业打字员”“偷师”办案经验

  谢闻波现在还是处室里为数不多会用五笔打字的人,他说这要归功于那三年的“半专业打字员”生涯,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三年的内勤时光里,他还细心学习分享了每一位办案人员的经验,为以后办案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1995年,谢闻波从上海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被市检察院一分院录用,进入了他梦想中的审查起诉处,可他没想到在这里做内勤一做就是三年。“面试时,主考官问我会不会打字,为了得到这份工作,我就说,会。”当天谢闻波就买来打字练习书,背起了五笔字根。才过了两周,单位通知他去上班。

  上班第一天,处里领导兴奋宣布:“这下我们终于有会打字的了。”于是谢闻波拿着一沓沓资料打了起来,其他同事下班的时候,看着他奇怪:“小伙子上班第一天怎么就加起了班?”领导过来一看,说:“原来你打字速度也不快嘛。

  “我当时也有点小情绪,尤其是后来看到比我后进来的毕业生都已经开始接触案子了,我却还在打字。”不过他也留了一个心眼,送过来的案卷,他边打边琢磨:“如果是我承办这个案子,我会怎么办?”有同事参加的法院开庭,谢闻波也会去旁听,通过这种手段,他分享到了每一个人的办案经验。

  机会终于在三年后到来,1997年,谢闻波开始参与办案。又过了三年,他担任助理检察员,可以独立办案。

  “小案子”有大学问

  “批捕时,不怕大案怕小案。”谢闻波说,越小的案子其实越容易出错。他总是告诉刚进来的毕业生,先把小案办好,才能不怕大案。2009年,就有这么一起“小案子”让他费了一番功夫。

  一名外籍男士常年“打飞的”来沪高档健身会所里盗窃,一两个月来一次。公安机关找到犯罪嫌疑人之后,嫌疑人作了有罪供述,且与被害人陈述基本印证。谢闻波在审核批捕时却发现,该案证据上存在重大缺陷——嫌疑人并非被当场抓获,公安机关只是通过进出会所监控路线认为其形迹可疑,他的赃物此前早已带回本国销赃,也没有发现作案工具,案发现场被害人的更衣箱也没有提取到他的指纹,法庭上一旦翻供,全案证据体系将异常脆弱。

  谢闻波反复推敲、仔细审核,终于发现了两条有价值的线索:嫌疑人曾供称用螺丝刀撬开相邻更衣箱,现场勘查却记载被害人的更衣箱门锁完好无损;嫌疑人还供称曾使用假名登记办理某会所会员卡进入盗窃。于是,他立即与公安机关沟通,要求围绕以上两点重新勘验现场,进行侦查实验。公安机关果然在嫌疑人租用的更衣箱内发现撬痕并经侦查实验表明能够以此撬开相邻的更衣箱,同时,在另一会所服务台发现了疑似嫌疑人签名的登记记录。

  原来,嫌疑人正是从自己箱子里面撬入相邻的更衣箱盗取财物的,因此被害人更衣箱表面并无痕迹。补充取证证实了嫌疑人供述的内容与现场情况相符,两份“先供后证”的证据使嫌疑人与犯罪事实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巩固了全案的证据体系。

  成功办理多起上海首例案件

  2005年,苏拉杰(英籍)等人假冒注册商标案,是上海首例境内外人员相互勾结,假冒国际知名品牌注册商标案。那时,谢闻波还在公诉处,他要担任这起案件的公诉人。

  针对犯罪嫌疑人故意抵赖、适用法律的争议,谢闻波仔细审查了全部案卷材料,形成了50余页的阅卷笔录,通过对苏拉杰随身物品中查获的300余页Email书信和合同材料逐一列表核对,从中发现了许多足以证实其主观故意的材料。

  他还从办案效果考虑,加强与被害单位的联系,主动听取他们对于案件处理的意见和建议。案件起诉后,他精心准备,准确预测了每个犯罪嫌疑人可能出现的辩解和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对不同嫌疑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询问,并当庭播放了自己编辑制作的作案现场录像和证据图片,直观展现了犯罪嫌疑人共谋、实施犯罪的全过程,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给予了有力驳斥,对本案的恶劣影响和社会危害性进行了深刻阐述,取得了良好的庭审效果。经过整整两天的庭审后,6名被告人均表示认罪伏法。

  近年来,谢闻波成功办理了不少上海首例案件,如首例利用互联网侵入证交所数据库实施内幕交易案、首例网上传销集资诈骗案、首例信息公司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信息案等。还办理了力拓公司胡士泰等人侵犯商业秘密等130余起在上海乃至全国有重特大影响的案件。

  凭着这些成绩,他先后成为上海市优秀公诉人、优秀侦查监督员。2007年底,他代表上海参加首届“全国侦查监督十佳检察官”评选,在全国66位参赛选手中以总分第三的优异成绩顺利当选“全国十佳”。去年,他又成为上海市检察业务专家。

  面对采访,他谦逊地表示:“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迹,就是埋头办案,努力把每个案子都做成无瑕疵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