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委新政修正拼音教法 还有多少"拼音问题"待解决

24.02.2017  22:33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2月24日报道:学校一年级语文课不教拼音?对于很多家长此前反映的小学拼音教太快、直接学汉字等问题,上海市教委明确表示,小学有50课时的集中学习汉语拼音的阶段。从今年9月起,沪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还将有重大变化。

   一年级孩子大多校外学拼音

  沈先生的孩子在浦东新区一所“口碑”小学上一年级。早在孩子幼儿园大班时,他就带孩子在培训机构学习了拼音。去年九月开学后,沈先生明显感觉到了提前学习拼音的优势。

  “语文老师为了照顾一些没有在外学过的孩子也是教拼音的,只是比较快,也不会反复拼读。我家孩子的语文老师对学习认字的要求非常高,语文课默写时要求孩子同时写上拼音,除了课本上的生字,还会要求孩子读课外读物,如果没有提前学好拼音,要念课外读物就有点难度了。”沈先生说。

  东方网记者发现,在孩子进入小学前就学会拼音已不是什么秘密。姚女士的孩子今年“幼升小”,班上绝大部分孩子已经学会了拼音。姚女士和孩子幼儿园班长的几名家长一起“团购”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专门为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学习拼音。

  令家长们不解的是,如果大部分孩子都在校外学的话,为何不把它纳入课程标准,而令学校教学缺位。

   教委新政:新学年集中学拼音

  目前,上海实施的是在一年级的语文课里分散教拼音。这种识汉字与识拼音同步教学,被学术界看作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法,它可以避免以前一年级学生单纯学习拼音而产生的枯燥与单调,即便学会了拼音字母和拼读法则但仍不识汉字。

  但是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学校语文教学并未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由于很多孩子入校前提前学习了拼音,一些“零起点”的孩子反而成为了落后者。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向东方网记者透露,一年级语文老师一般在课上直接教授生字,拼音只是拼读一下就过去了。为了不让自己班上的孩子“吃亏”,这位班主任有时不得不暗示跟不上班级进度的孩子家长,让他们带孩子在课外进行学习。

  为了进一步贯彻小学一年级入学“零起点”政策,提高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上海市教委表示,从2017年秋季开始,上海市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将在集中教的同时,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调整课程安排,加大汉语拼音集中教学力度,让孩子们有更充足的汉语拼音学习时间,打好汉语拼音学习基础。

  同时,上海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将有重大新变化,从原先的分散学习拼音,改为分三个阶段学习,其中,第一阶段孩子们将集中学习单韵母,没有识字、朗读儿歌等要求。在一些小学教师眼里,这样集中学习拼音,更接近于课改前拼音学习的办法。

   减负不只是改改课本不能简单化处理

  上述基层教师、家长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的二期课改将拼音教学改为分散学习,初衷是好的,也更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但实际效果却事与愿违,其中,家长焦虑的心态和一些教师对课程标准缺乏认识均导致了如今校外补习班的“拼音热”。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长期以来,减负被简单地看作减少校内课业负担,但却导致校外负担增加,没有充分考虑当下教育生态,这是对减负简单化认识和操作的结果,此次拼音新规正是对此前问题的修正。

  事实上,还有更多类似的“拼音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奥数。上海市教委日前表示,决定2017年不再举办“小机灵杯”数学竞赛活动,但记者采访发现,大量家长仍然热衷于奥数培训班,其中,“学校很多数学考试的最后两道大题目是奥数题”成为一大原因。

  有家长坦言,要让孩子减负,就必须让学校的教学和评估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否则这就是又一个“拼音问题”——“学校不教,但心照不宣地都在外面学”。

  熊丙奇说,由于评价体系不变,家长们只有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班上课,也就是说,校外学的校内认,助长了校外补习风气,减负令只停留在校园内。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周飞说,上海市教委将全面分析今年1月进行的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家长全样本调研和小学三年级语数英教师全样本调研数据,进一步严格落实小学“零起点”。此外针对初中学生,严格杜绝普通高中提前招生录取自主选拔测试题目中的“超纲”现象。“测试内容不得超过初中阶段课程要求,不得使用偏题怪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