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矿业发展历程

20.10.2014  19:43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矿业的支撑。中国矿业与新中国一起成长。在当代中国,矿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95%的能源资源和80%的原材料。
  中国经济的大发展,成就了中国矿业的繁荣;中国矿业的繁荣,助推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而中国矿业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矿产资源供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国内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居于高位,资源需求依然强劲,资源保障任务繁重。
  开创基业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列强的掠夺和多年的战争,近代兴建的一些矿山均遭严重破坏,设备陈旧损坏,井巷年久失修,采掘失调,后备可采资源情况不明,矿工生活处于饥寒交迫状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而开启了中国矿业发展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矿业自此进入了现代矿业发展的新时期。
  1949年,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原煤仅3243万吨,原油12万吨,天然气0.07亿立方米,铁矿石59万吨,黄金4.073吨,十种有色金属1.3万吨,原盐298.5万吨,磷矿石1.3万吨。
  为医治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稳定与改善人民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要求矿业生产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抓紧恢复因战争损坏的矿山生产;二是组织地质队伍对现有矿山的资源情况进行勘查,摸清资源家底,以便为恢复生产和扩大建设新矿山创造条件。
  经过3年的努力,矿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和全国其他领域的经济恢复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后来矿业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煤矿方面。经过3年的努力,全国83%的国有煤矿矿山完成了恢复工作。1952年,全国煤炭生产能力增长到7000万吨,原煤产量达6149万吨,约为1949年的两倍。
  铁矿方面。1949年~1952年,这3年间全国共生产铁矿石近千万吨,其中1952年生产铁矿石429万吨,为1949年的8.5倍。
  石油方面。1952年,全国原油产量达19.55万吨,约为1949年的3.6倍。
  有色金属矿产方面。1952年,全国钨、锡、镁、钼、铜、铅、锌、锑等8种有色金属精矿产量达47697吨。
  金矿方面。在3年经济恢复时期,黑龙江的漠河金矿、吉林的夹皮沟金矿、辽宁的玉龙金矿、山东的玲珑金矿、河北的马兰峪金矿、湖南的平江金矿、广西的东南金矿等23处金矿均已恢复了生产。1952年,全国产金6.452吨,为1949年的1.6倍。
  建材非金属矿产方面。1952年,全国产水泥286万吨,平板玻璃200万箱,分别为1949年的4.3倍和3倍。
  化工矿产方面。1952年,全国生产磷矿石3.8万吨,为1949年的3倍;生产硫铁矿石21万吨,为1949年的2倍;生产化肥3.9万吨,为1949年的0.6万吨的6.5倍;生产萤石矿2.1万吨,为1949年的8倍。
  奠定基础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自此,中国矿业的发展也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
  在1953年~1978年这25年间,我国累计发现并探明有探明储量的矿产达131种(1949年仅有2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53种、非金属矿产70种、水气矿产2种,为建设新矿山、发展矿业生产提供了资源保障。
  煤矿方面:重点扩建了开滦、大同、阜新、鹤岗、阳泉、淮南、峰峰、萍乡、枣庄、新汶、鸡西等15个老矿区,同时开始了平顶山、包头、潞安、鹤壁、中梁山、兴隆,轩岗、汾西、山丹、石嘴山等10个新矿区的建设工作。
  铁矿方面:扩建和新建了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和邯郸、四川攀枝花、内蒙古白云鄂博、海南石碌、安徽马鞍山、甘肃镜铁山、广东大宝山、山东莱芜、湖北大冶等地的铁矿。
  石油方面:建设起了大庆、胜利、大港、辽河、中原、克拉玛依、苏北等地的油田。
  此外,还在云南、湖南、广东、辽宁、甘肃、河南等地新建了一大批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
  金矿方面:在河南小秦岭地区、山东招远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发现一批新的金矿和新的矿床类型。
  1953年~1978年的25年间,我国的主要矿产品产量大幅增长。1978年,我国原煤产量达6.1786亿吨,为1949年的19倍;原油产量达10405万吨,为1949年的867倍;铁矿石产量达11779万吨,为1949年的199倍;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95.24万吨,为1949年的73.26倍;黄金产量达19.673吨,为1949年的4.8倍;化肥产量达869.3万吨,为1949年的1448倍;原盐产量达1952.5万吨,为1949年的6.5倍。
  放眼市场
  改革开放后,中国矿业从实际出发,安排矿业生产。同时,矿产勘查开发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随着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矿业发展也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矿业经济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改革开放时期,在矿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公有制一统天下,转变为全民、集体、股份、民营、个体、中外合资、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矿业由封闭走向开放。根据国家对外开放的方针,中国矿业走上了对外开放的大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0年,我国外商投资的矿山企业项目有164个。
  矿产勘查开发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一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二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00年底,全国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55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据原地质矿产部的资料显示,截至1996年底全国(含台湾省)探明储量矿产的潜在价值达985437亿元,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国家。
  截至2000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矿产地25000多处,全国建成各类矿山有153063座,其中国有矿山9000多座。2000年,全国矿石采掘量54亿吨,主要矿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与改革开放前1978年相比,全国原煤产量9.98亿吨,为1978年的1.61倍;原油产量1.63亿吨,为1978年的1.5倍;铁矿石产量22256万吨,为1978年的1.9倍;十种有色金属产量760万吨,为1978年的7.9倍;黄金产量176.91吨,为1978年的9倍;化肥产量3286万吨,为1978年的3.7倍;水泥产量59700万吨,为1978年的8.8倍;原盐产量3128万吨,为1978年的3.7倍。
  经过改革开放时期的快速发展,中国从此由一个矿业小国跃入世界矿业大国行列,成为居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矿业国。
  稳步前行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矿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矿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又有了新的发展。中央财政投入已经不占主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社会资本的投入。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页岩气被列为“新的独立矿种”。至此,我国已发现172种矿产。
  为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财政部自2011年起,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开始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行动分3个阶段组织实施,自2011年起,努力实现“3年有重大进展,5年有重大突破,8年到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3个阶段性目标。
  3年来,全国累计投入找矿资金约3500亿元,与2008年~2010年的3年投入相比,增长了28%,其中社会资金投入占85%以上。
  3年中,全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找矿成果非常显著,新发现中型及以上的矿产地有451个(其中大型矿产地162个),包括一批世界级的大矿床,如天然气、铀、钼、钨等。
  能源方面。全国新增石油39.47亿吨、天然气2.3万亿立方米、煤层气2877亿立方米,比2010年底前翻了一番。率先在重庆探明首个千亿立方米整装页岩气田,形成15亿立方米产能;煤炭新增查明资源储量1886亿吨;查明一个超大型砂岩型铀矿,有望形成我国铀矿开发利用新格局。
  其他矿产方面。铁矿新增资源储量92.5亿吨,铜矿新增1507万吨,铝土矿新增2.8亿吨,金矿新增2395吨,钨矿新增氧化钨174万吨,钼矿新增1105万吨,其中新发现安徽沙坪沟等3个200万吨级的钼矿。我国作为世界钼矿资源第一大国的资源基础更加稳固。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于2013年顺利收官,完成了煤炭、铀、铁、铜、铝等25种重要矿产的定量预测,基本摸清了25个矿种的资源家底,总体上已查明资源量占预测资源量的1/3,还有很大找矿潜力,圈定了5万个预测区,为未来找矿勘查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为加快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针对矿产资源“总量大、贫矿多、共伴生矿多”的特点,我国于2011年启动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首批40个示范基地建设总体进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