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肾癌可以靶向治疗吗?

10.03.2018  14:42

张进 朱良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医生  

靶向治疗是近年问世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自2005年美国药监局(FDA) 批准索拉非尼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以来,晚期肾癌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改变,相应的靶向药物也层出不穷,先后上市了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替西罗莫司、贝伐珠单抗、依维莫司、培唑帕尼以及阿昔替尼等七项靶向药物,显著改善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    

目前中国上市的一线治疗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贝伐珠单抗联合干扰素和培唑帕尼,二线治疗靶向药物主要有依维莫司和阿昔替尼。    

发生转移的晚期肾癌的自然病情往往进展较快,预后不佳。对这类病人特别是原发肿瘤已经切除的患者,使用靶向治疗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疗效。根据仁济泌尿中心资料显示,使用一线靶向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可达到两年左右,最长生存时间为七八年。在一线药物耐药后,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二线或三线药物,多药物序贯治疗后中位生存也可达近50个月,显著改善了晚期肾癌的总体生存。    

由于靶向药物的独特作用机制以及治疗给药的长期性,其相关的不良反应不同于化疗毒性药物,有其自身特点,多表现为乏力、手足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呕吐、腹泻以及高血压等。但由于具体作用靶点的差异性,各种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具有较大差异。少数病人在不耐受的情况下出现三四级的副反应,可以停一段时间药或减量,等到副反应恢复以后再加量或再用药治疗。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也在增强,但由于靶向治疗通常长期治疗,副作用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配合医生长期监控。    

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靶向治疗时代,未来也即将上市更多靶向药物。将靶向治疗用于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以降低手术风险,或用于高危病人术后的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这些都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近年来,针对免疫系 统特定靶点进 行的免疫治疗如CTLA-4单抗以及PD-1/PD-L1单抗的出现,预示着转移性肾癌可能进入免疫治疗的新时代。    

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组织学类型、预后评分以及自身条件进行个体化治疗,目标是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化。    

来源:文汇报 2018.3.9    

原文: 问 肾癌可以靶向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