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由婷:产油大国各怀“小九九”

09.04.2016  16:13

美国石油协会(API)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431.9万桶,至5.301亿桶,远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油价由此顺势大涨。7日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报38.1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报40.12美元/桶,相较于1月的触底价格,二者的反弹幅度均超过了40%。    

另外,主要产油国计划将于本月17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谈,共同协商原油产量冻结协议,也让原油市场看到了再平衡的希望,对于油价上涨乃至企稳的乐观预期不断涌现。    

然而,如果梳理一下与会各方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本轮油价上涨仍为短期效应,所谓“冻产协议”达成或将也是镜花水月一场。    

据最新报道,已有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和非欧佩克的12个主要产油国确认将参加此次多哈会议。而国际能源署此前却毫不客气地指出所谓“冻产协议”毫无意义,因为与会国家中只有沙特是唯一有能力提高石油产量的国家,其它国家既然不会减产,那么所谓“冻结产量”实际上并无太大意义。事实也正是如此,早在今年2月中旬,沙特、委内瑞拉、卡塔尔和俄罗斯达成初步冻产协议之前,沙特1月份的原油产出已提升至1023万桶/日,连续第11个月高于1000万桶/日水平,出口也达到784万桶/日,创去年3月以来的新高。因此即使沙特同意冻结产量,无非也就是摆出姿态,为油价企稳树立市场信心而已。但最近沙特副王储又表示,只有包括伊朗在内的主要产油国都决定冻产,沙特才会加入这一协议,无疑为前途未卜的冻产大会又增添了一层阴云。由此可以看出,作为第一大产油国的沙特既不愿意带头冻产,更不愿意单独执行冻产协议将市场份额拱手让出。    

作为对沙特言论的回应,伊朗石油部长4日表示,伊朗拒绝沙特对其提出的减产要求,并表示伊朗会继续增加产量,并在产能达到400万桶/日后才会考虑与其它产油国协商冻结石油产出。随着伊核协议正式生效,伊朗正逐渐返回国际油气市场,原油出口量翻了一番,已超过200万桶/日。2月伊朗对亚洲国家原油出口量创下两年来高位,达到128万桶/日,其中对印度原油出口量为21.58万桶/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1%。根据印度业内人士预计,印度新一财年从伊朗进口原油将至少达到40万桶/日。这也是让沙特最担心的关键所在,因为如果此进口量达成,沙特在印度的市场份额无疑将会被伊朗挤占。所以为了固守亚洲市场的优势地位,沙特必将会在伊朗石油增产的道路上与之纠缠不休,冻产协议也许又是一个良好契机。    

同时,就在沙特和伊朗僵持不下的同时,另一产油巨头俄罗斯也将国内油井马力全开,并在3月创下了自苏联解体后原油产量的新高。数据显示,3月俄罗斯原油和凝析油产量同比上升2.1%,达到1091.2万桶/日,超过了此前创下的1091万桶/日的纪录。此外,俄罗斯还确认了一项冻产协议中的漏洞,即谈判仅涉及产量的冻结而非出口。因此,俄罗斯不仅原油产量再创新高,3月原油出口也同比上涨了10%,达到559万桶/日。据路透社分析称,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原油数量或将创下2013年以来最高。此举还带动了其它一些产油国也全力加大出口力度,无不表明了执行冻产共识的难度。    

当前,除了科威特和拉美产油国极力推动冻产协议的达成之外,沙特在保市场和保油价之间举棋不定,伊朗增产蓄势待发,俄罗斯悄然加大产量和出口,都注定了冻产协议难以一时达成。另外,它们需要共同面对的还有隔岸观火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因为一旦油价回升,美国页岩油将立即恢复开采,其反应之迅速将使得通过冻产、减产来提升油价的举措变得更加复杂。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能源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 2016.04.09 第05版 国际    

原文: 产油大国各怀“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