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形的文明”有形化——山东潍坊健全常态化运行机制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纪实

07.06.2016  20:36

近日,记者在山东潍坊市青州市弥河镇张家洼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护向记者讲述了该村“一个‘孝’字引发山村巨变”的故事。

2002年之前,我们这是一个山区乱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为了从内到外改变村庄面貌,村子开始‘以孝治村’,确立孝的标准,开展倡孝、督孝、评孝、奖孝等活动,几年时间换来了团结和谐的乡村新风,进而带动干事创业,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融入了孝文化的大棚樱桃畅销全国。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26万元。”张永护说。

张家洼‘以孝治村’虽是个例,但客观说明了乡村文明的重要性。”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说,“村庄有了文明新风,再推进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就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新农村建设只重视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忽略乡村文明‘软环境’,那是新房子里住着‘老农民’,治标不治本。基础设施要实现管护运行,村庄要长期健康发展,仍会困难重重。

对此,为了补上乡村“软环境”这一短板,潍坊自2011年到2015年,实施了第一轮乡村文明行动。今年,将继续启动第二轮(2016-2020)乡村文明行动。

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初宝杰介绍,潍坊首轮乡村文明行动,以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村风民俗、农村道德、农民素质、文化惠民等为重点,旨在健全乡村文明孕育提升的常态化运行机制。通过整合党政和社会力量,编织一只“有形的手”,让“无形的文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5年的实践,潍坊将这支“有形的手”总结为“八有”:有阵地有载体、有人员有队伍、有标准有规矩、有经费有活动。

有阵地有载体:搭建起孕育提升乡村文明的平台

走进诸城市密州街道西王门社区,社区党委书记鞠新卫介绍,按照诸城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社区不仅建有文体广场、道德讲堂、农民学校、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乡村文明活动阵地,还打造了乡村文明一条街、善行义举四德帮、好人好事宣传栏等文明载体。

初宝杰介绍说,孕育提升乡村文明,首先要有一个好环境。村庄整洁干净,村容村貌变好,文明行为才有更好的成长土壤。

近年来,潍坊在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在农村开展了“三大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清理工作和“三边三底三界三线”(村边、路边、田边,河底、湾底、沟底,县界、镇界、村界,铁路、公路、河流沿线)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彻底改变了农村“垃圾围村围路围沟”的面貌,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有了好环境,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让农村道德建设和农民素质提升有阵地,各类道德评选和文化惠民活动有载体。”初宝杰说。

对此,潍坊与正在推进的“多村一社区”模式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要求社区所在村庄或区域中心村庄,必须建设文体广场、道德讲堂、农民学校、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文明活动场所。同时,要求所有村庄都要整合打造乡村文明一条街,利用农村墙体,印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乡村文明口号、孝贤故事等;竖起善行义举四德榜,表彰村里的好人好事,倡树文明行为。

有人员有队伍:让“新乡贤”发挥大作用

5月23日,在山东省高密市夏庄镇,下午5点整,镇文化站站长董建宾准时开始了广播,广播内容有当天的新闻大事,有身边的好人好事,有歌舞节目,有家长里短。“这套广播系统,实现了全镇所有村庄全覆盖。镇上每天广播两次,每次40分钟。然后村里再根据情况单独播放节目,一般是20分钟。”夏庄镇党委副书记李健正说。

村里的广播员,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红白理事会会长,有的是文化能人。现在,在潍坊对他们有了统一的称呼——新乡贤。

初宝杰介绍,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要有好的带头人。当下农村,一个“新乡贤”群体正在形成。有公推公选的致富带头人,有邻里乡亲公认的身边好人,有公平公正的家族长者,有怀揣梦想的大学生村官,还有退休后回归田园的老干部等。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带动作用,引导其参与乡村文明行动,是潍坊的创新实践。

为了让新乡贤发挥大作用,潍坊加强了队伍建设,让新乡贤们广泛参与其中,比如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纠纷调解会、庄户剧团等。通过选派“第一书记”,选配大学生村官,吸纳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等,配齐配强农村干部队伍,通过行为示范、结对帮扶,带动整体文明素质提升。开展“推乡贤、学乡贤”活动,选举威望高、接地气、能带头、品德好的村民作为“新乡贤”,激励农民共建美丽村风乡风。

有标准有规矩:倡导文明新规定期评议乡风

安丘市吾山镇南官庄村,这两年正在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潍坊的美丽乡村。“这就对村民素质、文明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咱村里又把丢弃多年的《村规民约》重新树了起来。环境卫生、红白喜事、养殖场建设、文明行为、奖惩办法等,都规定得一清二楚。有了这个,咱抓乡村文明,就有抓手了。”村党支部书记辛元勋拿着《村规民约》向记者介绍。

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范明涛介绍:“整合党政和社会力量,去抓乡村文明,如何引导农民自觉纠正不文明习惯,自觉养成文明行为,这就需要树标准、立规矩,把‘无形的文明’有形化。

整治不文明行为有“标准”。针对农村普遍存在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红事预喝、白事择日和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潍坊出台了《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治理意见》,制定规范标准,成立专门督导组,不定期抽查暗访刹。县级层面根据标准,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和措施,以推动乡风民风、思想道德、文化文明的整体提升。

倡树文明新风有“规矩”。以乡镇为单位,逐村督导制定村规民约,并定期开展乡风评议。完善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主协调会、民主决策会、民主评议会等“五会制”,让农民充分参与村里的民主事务。

有经费有活动:实现“村庄美、村风和、村民乐

昌乐县营丘镇马宋社区农民唐守才说得很实在:“以前,咱农民干完活回到家,除了看电视没啥娱乐,有些闲散的甚至凑在一起喝酒打牌。现在好了,农民学校经常搞培训,道德讲堂定期讲故事,文化广场天天有舞跳,逢年过节还会有演出。咱要是表现好,评上社区好人,不仅名声好,还有奖励呢!

为使乡村文明行动常态化运行,潍坊健全了系统性的投入保障机制和常态化的活动开展机制。”潍坊市文明办副主任刘西海说,“投入主要用于保障‘村庄美’,即村容村貌的改善和管护运行;活动开展主要针对‘村风和’和‘村民乐’,包括农民道德建设、素质提升和文化活动等方面。

截至目前,潍坊首轮乡村文明行动已累计投入50多亿元,其中用于整治乡村垃圾和集中处理达30亿元。同时,潍坊探索构建了“市级主导、县乡主力,部门支持、村庄主体,企业助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村风和”方面,一是利用道德讲堂、四德榜等载体,每月评选身边好人,让身边好人讲身边故事,进而带动身边人;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二是利用农民学校,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村民乐”方面,依托文体广场等,扶持发展庄户剧团,用身边人、身边事编排文艺节目,常年活跃的庄户剧团已达600多个。同时,整合“三下乡”活动、“百千万”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各种节会等资源,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局面。

记者 于洪光 吕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