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书市搬迁一年 书商愁上头:新址难见淘书人身影[图]

27.08.2014  09:45

文庙书市搬迁新址后,市场内书籍堆了一地,不见淘书人身影。

昔日文庙书市书香弥漫、热闹非凡

  东方网8月27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去年七八月份,老西门地区的文庙书刊交易市场整体搬迁至闸北大宁。一年过去了,搬迁的书商却愁眉不展,淘书人的身影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文庙书市曾经浓厚的文化气息,在大宁新址荡然无存。迫于生计,昔日百花齐放的图书种类,如今越来越向教辅书集中,青春文学及畅销实用类书籍尚有一席之地,阳春白雪的文艺书已经绝迹。

  另一方面,文庙书市在老西门的旧址,空关一年后,至今不知用途。有居民听说东台路古玩市场可能搬入,黄浦区商务委昨天否认这一说法。

  新址:交通不便,很多老客户没跟过来

  难见淘书人身影

  闸北区大宁路1139号,文庙书市搬迁而来的上海书刊交易市场,是一栋长长的两层矮楼,工作日的下午,像排安静的旧厂房般毫不起眼。这里在大宁路、运城路、老沪太路三条道路交汇的转角上,车流量、行人不多,距离最近的1号线延长路站,步行需要一刻钟以上。

  上海书刊交易市场大门前,停着若干辆小面包车,不时有工人进出搬书卸货。楼内,四五十家出版公司分占了两层门面,其中半数是去年从文庙搬迁而来。和想象中书市会有散客前来翻书阅读不同,这里完全是一个批发市场,不见淘书人的身影。走廊上放着推车,各种书籍堆了一地,书商彼此吆喝着缺什么书进什么货,凌乱、冷清是记者对这里的第一印象。

  尽管号称批发和散客的生意都做,但一些门店似乎完全忽略了散客。有的门店如同仓库,新书堆满了房间,老板家的孩子赤脚在书堆上爬来爬去。有的门店布局乍一看如同书店,走进去才发现,每本书都包着崭新的塑料膜。二楼近半门面“铁将军”把门,贴着告示纸,说明每周几才会开门,或者让人直接联系老板的手机号。

  基本没发展出新客户

  上海书刊交易市场原先的店面主要卖教辅书,文庙的书商搬入后丰富了这里的图书种类。

  立达公司位于二楼,在左右各种卖中小学教辅、大学教材、成人教育类书籍的店中显得有点特别:它主要卖文学书和实用畅销书。新书堆起半人高,占满了房间,只在中间空出一圈“”字形过道。店里没有顾客,老板在电脑上登记书册。“没什么生意。”他摇着头说:“原先在文庙,店里天天都很热闹,各种淘书人进进出出,熟客也很多。搬到这里,散客基本没有,批发的生意也下降了三分之一。这里地段没有文庙好,没那么热闹,因为交通不方便,原先不少客户都不来了。现在做的也都是文庙时候的老生意,搬过来的一年里基本没有发展出新客户。

  一楼的天地书店,在文庙的时候曾经很辉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天地书店在文庙开张,上下两层,环境宽敞。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散客盈门,批发客户多达五六百家。“搬过来后,店面只有80平方米。很多老客户没跟过来,只剩下五六十家还在合作,业务量不到在文庙时的一半。”老板娘说:“如今每天大概就来十几个进货的,而且进货多少也不一定。”说话间,有个客户匆匆赶来,点名要了两本初中教辅书,付了24元后就离开了。店员苦笑道:“这就算一个了。

  为了增收,天地书店不得不增加教辅书的比例,而在文庙时卖的那些文艺书,已经无影无踪。

  旧址:空关一年,至今不知用途

  “古玩市场将迁入”被否

  文庙书刊交易市场旧址位于闹市区的老城厢深处:梦花街128号。一年过去了,老城厢的面貌几乎没发生任何变化,不同的是,困扰着当地居民的陌生人流、半夜时分的运货声消失了。昔日交易市场的两扇铁门紧闭,旁边的店铺门上贴着历经一年后已经残破的封条。一张告示贴在门柱上,通知来客可以到大宁新址购书,廊檐下的地上堆着成捆废弃的旧杂志。昔日书香弥漫、热闹非凡的书市,如今一片人去楼空的萧索。

  两名老人在门房里看门。“师傅,现在里面派什么用场啊?”老门卫说:“派什么用场?不知道,空关一年了。

  和大宁新址鲜有淘书人上门形成对比,时至今日仍然还有不知情的市民慕名而来,fcb被告知此处早已关闭、搬迁一年。

  老门卫从门房间里走出来,站在书刊交易市场仿清式的大门牌匾下大声聊着这个话题,附近居民也加入进来。有人说,正在拆迁的东台路古玩市场可能会搬到这里,大家纷纷附和:“对,我也听说了,不过传了挺久也没有确切消息。

  昨天,记者尝试向多家单位了解这一情况。文庙管理处工作人员称,没有听说过这一说法。东台路古玩市场管理处则表示,旧房改造已经开始,但古玩市场摊位的拆迁尚未开始,也不知道今后将搬去哪里。黄浦区规土局称不掌握这一情况,黄浦区商务委也否认这一说法。

  当初文庙书刊交易市场搬迁的主因,是因其地处老城厢,在交通、停车、仓储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并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当地居民表示,如果古玩市场迁入,仍将面临这些难题,如果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当初书市迁走也就失去意义。

  文庙街客流量下降七八成

  与梦花街相邻的文庙街,是昔日“文庙”标签下著名的一景。从前,书客从书刊交易市场出来,就会到这条小街上逛逛,继续淘淘旧书,或者买点文具回家。后来,越来越多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小店入驻这里,漫画店、模型店、动漫周边店……这里甚至成了远近闻名的“动漫一条街”。早些年人气鼎盛的时候,几百家特色小店沿路而开,每到暑假小街上人满为患。

  虽然未搬,但唇亡齿寒。上周记者来到文庙街时,曾经人头攒动的景象不见了,访客三三两两,虽不至于冷清,但人气不旺。

  卖文具的小草屋营业员直摇头:“现在没生意。我们在这里开了20年,以前每年这个时候,店里人多得转不开身,现在客流降了大概有七八成。原先几百家店,现在只剩五六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