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23.12.2014  17:13

  12月19日至21日,“第四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外国语学院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挪威、俄国、匈牙利、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近300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命题及其未来发展,让文学伦理学这一意义深远的议题再次焕发光彩。 

   国际化:来自全球学者的学术盛宴

  据悉,本次学术研讨会规模之大,与会国内外院士、教授、青年学者数量之多在国内高校实属罕见,由此也可看出本次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对文学研究者的浓厚吸引力。与会学者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诸多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共同把文学伦理学批评推向新的高度。 

  本次大会中有三次大会主题发言,13场分会场讨论以及中青年学者论坛,参会人员包括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吴元迈;耶鲁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克劳德·罗森;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玛乔瑞·帕洛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聂珍钊;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开宝以及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教学一线的等众多学者。研讨范围涉及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日本文学、中国文学以及其他国别文学。 

   高层次:多国院士与青年学者的伦理学对话

  本次学术研讨大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文学伦理学领域议题进行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能够产生的现实意义,德国吉森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Ansgar Nunnning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能够让人透过错综复杂的生活的表象,进入问题的核心。例如针对当下社会出现的各类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为此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让人们能够更理性、更全面地去认识和理解当前的社会状况。 

  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院院士 Marjorie Perloff 还特别强调,文学的问题不同于哲学的问题,哲学的问题是关于“是什么”,而文学的议题是“怎么样”。文学伦理学重拾和发掘了文学的伦理价值,唤醒了文学的道德责任。但无论是伦理的问题,还是文学的问题,都不能割裂开美学,因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本质还是在于审美发现。 

  谈及本次大会,Perloff教授表示,上海交大为全球文学伦理学批评领域学者搭建了良好的国际化平台。对于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perloff教授建议还可以多方面发掘包括中国古代诗歌在内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伦理价值。 

  对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相比西方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的不同之处,Nunning教授表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到之处在于,能够帮助人们找到一些社会现象冲突、矛盾所在。Perloff教授则强调,文学伦理学批评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它的一端与哲学联袂,而另一端又与文本的实证分析(practical analysis into texts)紧密结合。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始终与审美哲学密不可分。 

  Perloff教授表示,“很多人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者就是‘看书的人’,但实际上我们研究的是‘如何阅读’,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人们都认为自己精通阅读,其实很多时候只看到了文学作品的表象。” 

  与会专家认为,伦理学角度的探索批评研究,让我们得以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到文学作品中蕴含人性本质的复杂性。例如,大家所熟悉的莎翁巨作《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王子一度因其犹豫徘徊而被认为是不敢行动的懦夫,可从伦理角度看来,他陷入了一种为父报仇和弑君的伦理僵局,他的无法抉择并不是因为恐惧或懦弱,而是出于伦理觉悟而陷入矛盾之中。因此,文学伦理学研究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针对性的,给生活、人生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国学者独辟蹊径的伦理学批评

  本次学术研讨大会的一个鲜明特色就在于立足中国文学批评的特殊语境,解决当下中国文学研究的问题。聂珍钊教授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大量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被介绍引于到中国,然而鉴于这些批评的“形式、文化、性别或环境”理论基础,它们总体上表现出伦理缺场的特征,由此导致中国文学批评出现两个偏离的倾向:“一是文学批评远离文学,即文学批评不坚持对文学的批评;二是文学批评的道德缺位,即文学批评缺乏社会道德责任感”。 

  为扭转这一现象,解决文学伦理价值缺失的问题,聂珍钊教授适时提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议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本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对处于特定历史环境中不同的伦理选择范例进行剖析,解释它们之于我们今天的道德启示,从而“发现可以效仿的道德榜样,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 

  本次学术研讨会高度重视弘扬文学经典的伦理价值,重申文学的历史客观性,呼吁人们从文学经典中汲取正面的教诲价值。可以说,伦理价值是衡量文学经典的重要尺度,越是经典的作品,就越具有重要的伦理教诲价值,反之亦然。聂珍钊教授表示,“目前中国对文学最大的伦理需要,就是文学要为建设良好的道德风尚服务,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服务,为满足中国发展的需要服务。” 

  主办方表示,文学伦理学研究对当代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学术研讨会也将为中国特质的文学伦理学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4.12.22 

原文: 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大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