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考古简讯:四川德格藏文印经院加速申遗

27.11.2015  09:11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

   四川德格藏文印经院加速申遗

  四川德格印经院正加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藏族历史文化。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兴建于1729年,整个建筑群红墙平顶,古朴庄严。作为历史上三大藏文印经院之一,德格印经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藏有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版近30万块。早在2005年德格印经院就启动了申遗工作,但此后因发生汶川特大地震等诸多原因一度放缓。

   青海大通发现2000年前汉朝古墓

  青海省文物管理局近日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家寨镇下陶村发现一座古墓。经勘查,墓主为男性,去世时大约五十岁。从现场发现的青砖、陶器的尺寸、颜色及烧制工艺判断,该古墓应建于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古时,大通所在的青海东部地区是中原与西域及青藏高原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宁夏元代安西王府初步确认宫城主殿位置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元代安西王府遗址长虫梁城址1号基址发现了四件基本完整的青石质台沿螭首及其他文物,再结合1号夯土基址规模和布局,专家初步认定其应为安西王府宫城主殿基址。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宁夏固原市南18公里六盘山东麓,是元世祖忽必烈三子安西王忙哥剌的避暑府邸,毁于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开城路大地震。

   贵州从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让侗族大歌传唱不息

  顶着“世界非遗”等多项光环的侗族大歌被称为“清泉般闪亮的音乐”。然而,近年来,因人才流失等导致侗族大歌的传承“青黄不接”。在享有“侗歌之乡”美誉的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政府出资聘请当地歌师、能手进行民族文化教学,让“民族文化进校园”,在侗族村寨重点开展侗族大歌教学,广泛挖掘人才以便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