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通过文化引领、文化育人、文化传承 《东方教育时报》:打造“励志明德”校园文化

10.03.2016  22:48

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首场演出在华理精彩上演


时报记者 臧莺通讯员 石翎

学校的一草一木、师生的一言一行皆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自1995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连续10届、共计11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的称号,就是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息息相关。

记者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间,华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讲传承,又重创新。每一名华理人都知道,“励志明德”凸显了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应该说,华理通过氛围营造、课程建设、载体设计、品牌塑造等积极有为的实践来进一步提升内涵,营造出了独特的、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进一步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引领:向上向善

我所理解的中国梦是:每个人安于自己的内心,清朗澄静; 忠于自己的职业,恪尽职守; 对这个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勿论大小。”“我现在是一名研究生,我离自己的梦想舞台更近了一步,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科研工作者,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在华理举办的“中国梦”主题活动上,党员学生代表们各抒己见,结合自身实际,描述自己对“中国梦”的认识,并提出如何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据悉,在“十二五”期间,像这样的“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华理还举办过许多次。正因为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华理的立校之本,因此学校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抓手,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为载体,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氛围,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近5年来,华理每年还会通过规范校院(系)两级学习制度组织和各类理论辅导报告30场次以上,教职员工的参与率超过90%。2013年,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学院党委正副书记、全校辅导员骨干纷纷走上讲台,依托“形势与政策”课程,为全校师生奉上“从发展看‘三个自信’ 的底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个专题的教学内容。

文化育人:强“中国心

据了解,华理历来就有重人文教育、重道德养成的传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华理推出了“文化艺术”课程系统,并将“美学”列为公共必修课。进入本世纪后,“中国文化导论”取代“美学”,成为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化导论”课已在华理开设了15年,共计5万名学生在课堂上与孔孟老庄“对话”,从古代圣哲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们推陈出新,以“成人”为宗旨构建教学体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阐释,以“对话”为途径寻找“兴奋点”,引导大学生碰撞思维,以“融入”现实生活为手段,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的创新实践,以“系统”理念指导全过程育人,促进课程教学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果。

课程负责人、华理教授陈荣杰告诉记者,在重新诠释传统文化方面,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儒、道、墨、法、兵等流派及佛教、道教几个方面入手,描述其在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既保存了传统文化的原生态,又在有限的课时内浓缩了传统文化的框架和精髓。“以‘中国文化导论’为轴心,华理目前已经建成由15门公选课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包括‘夏商周文明’‘明清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中国古建筑’‘中国民俗文化’等,每个学生须修满该系列课程的2.5个学分。”陈荣杰强调,华理希望通过这一课程体系的建设,让学生们与先哲“对话”,引导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处世做人的准则、智慧,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成为具有“中国心”的中国人。

在教学形式上,教授们也深刻意识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传统文化育人效果的最好切入口。为此,“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有生命力的内容,从社会热点问题入手,使千年前圣哲的睿智卓识与当代学生的思考产生碰撞,循其“兴奋点”进而找到“共震场”。

此外,华理还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融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传统文化知识去解读社会热点和社会现象,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影响。

文化传承:爱校荣校

2012年,恰逢华理建校60周年。以此为契机,学校进一步诠释校本文化、大学精神,以“传承、凝聚、发展、共享”为主题,精心策划了以“因您而感动”为核心理念的60周年校庆活动,把校庆打造成特殊的“超大型课堂”,将爱校荣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华理利用校园新闻网和校报分别开设了“校史记忆”和“校史钩沉”新闻专题,展示校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对长期积淀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总结和提炼。学校还编辑制作了主题为“让历史告诉未来——浓缩学校60年发展历程”的校史长廊,同时开展“美丽校园·魅力华理”校园文化地标、“中国梦·校园美”随手拍等征集评选,启动“优秀校园文化创新发展培育项目”“校园网络文化创新培育项目”,深入培育底蕴丰富的文化环境。此外,华理仅在2012年一年中,就举办了46场院士讲座,同时主办、承办多场高水平的大型学术会议。各学院也纷纷通过校歌合唱比赛、摄影比赛、辩论赛、英语演讲赛、假面舞会等活泼多样的学生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参与校庆。

当然,华理师生之所以能够时刻感受到身为“华理人”的自豪,不仅因为学校的发展与校史的魅力,更在于通过当下的文化传承与传播,华理学生把对学校的爱转变成了“惠人惠己”的行动自觉。其中,“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志愿服务活动”就是这种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抓手。据悉,2013至2014年,上海民乐团、上海歌舞团、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淮剧团等走进华理演出共30余场。而华理整合文博资源、校园景观、艺术团体、创新基地、实验室等资源,推出“感受华理——校园开放日”的活动,更是向社会公众开放了诸多高校资源,外语学院、化工学院等师生积极服务社会,担任西部志愿者的事迹也进一步深化了华理志愿服务育人文化的内涵。

>>> 案例开展主题活动 争做“中国梦”的践行者华理积极鼓励学生深刻领悟“中国梦”的内涵,鼓励党员争做“中国梦”的践行者。学校举办以“青春华理情,美丽中国梦”为主题的艺术节,通过开展一系列融思想与艺术于一炉的精品文化艺术活动,引领广大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积累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位;学校举办“‘话’说中国梦”话剧大赛,鼓励学生围绕中华民族近代百年历史,演绎中国人在鸦片战争时期、甲午战争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建国创业时期以及新时期追逐梦想的艰难历程;学校举办“中国梦·华理情”活动,发掘校园励志梦想,在校园中寻找励志人物并进行访谈,进而通过新媒体向全校师生解读20余个追逐梦想的鲜活故事; 学校还举办“中国梦校园美”随手拍征集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华理生活,为师生搭建起了发现美、感悟美、传递美、创造美的平台……此外,华理通过开展“与理想对话”交流座谈、“中国梦·资助情”主题征文、“我的中国梦”校园微电影剧本设计大赛、“我的中国梦”青年创业典型报告会、“牢记使命·腾飞中国”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

东方教育时报》08版  





    原文来源: 东方教育时报   |  发表时间:2016-03-02   |  作者:臧莺、石翎
    原文链接: 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6-03/02/content_36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