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头案"写进公安教科书 张宝发破案有啥绝活?

28.10.2014  09:52

  10月28日消息:17年后,在解密魏广秀“敲头案”侦破细节时,张宝发并不特别在意破案结果,而是强调“敲头案”验证了他的一个理论:技术侦查部门也是可以出现场的——看似平凡的现场,可能掩藏信息痕迹。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技侦民警为何要去案发现场。技术侦查不就是一种手段吗?甚至年轻的技侦民警也问:现场有刑警作勘查,我们去又有什么用?后来的故事是,“敲头案”成为首个凭“信息留痕”侦破的案件,并被写进上海公安教科书。

   破案关键:一只寻呼机

  1997年,上海东北片区连续发生13起拦路行凶抢劫妇女的“敲头案”,造成2死12伤,一时舆论哗然,人心惶惶,谈“”色变,女子再也不敢单独走出家门。侦办此案的民警说:“接这个案子时,嫌疑人已经作案12起,很多专家做了会诊,该采取的措施都用上去了。当时就想,对这个案子一点信心都没。

  张宝发率领技侦民警参战,在笔录中发现了一个细节:其中一名被害人提及,她的手提包被抢走了,包里有一台新买的BP机,她还报告了机器号码。“从职业角度看,我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当年,BP机是时兴的通讯产品,谁用BP机代表了“有腔调”。张宝发猜测作案人肯定会“call”一下,看看BP机能不能用。

  不久,技侦民警发现,BP机收到宝山淞南地区来电。警方在淞南地区排查出了若干嫌疑人,其中就有魏广秀,且嫌疑不小。张宝发大胆指挥侦查员拨打这个电话,试探对方是否姓魏。

  “喂,小魏?

  “啊?

  “找小魏啊。

  “你是谁?

  “我是他的朋友。小魏你不知道?

  “他这会出去了。今天他到安徽去了。

  通过试探,警方坐实了嫌疑人确实姓魏,而且行踪与安徽有关。据此,警方锁定并擒获了真凶魏广秀。如张宝发所料,魏在供述中承认,一直不舍得变卖这部BP机,一次去邻居家串门时拨打寻呼台,试“call”了这部BP机。嫌疑人犯了致命错误——因为“call”了,他暴露了踪迹。

  荷兰人怎么能“精确打击

  当其他人为破案庆功时,张宝发却在沉思问题。

  2000年,一对上海夫妇在荷兰遭人绑架。绑匪从荷兰打来跨国电话,向其在沪亲属索要巨额赎金,并猖狂提出要派同伙上门提取。三天三夜,张宝发守在家属身边。“当时,荷兰警方千方百计想让家属和被害人延长通话时间。我明白,他们是在争取时间,好倒查是从哪里打来电话,为追踪创造条件。

  当时,被害人与家属通话了几次,但荷兰警方始终未能成功。张宝发说:“最后一次,他们正在通话。同事们都屏息静气,我听到‘嘭’地一声,就知道大概成功了。后来知道,荷兰特警定向破门解救了人质。大家都欢呼雀跃了,但我在想,为什么荷兰警方技术这么先进?怎么就可以如此精确地打击犯罪嫌疑人?我们是不是也能有这样的技术?

  绑架案结束了,张宝发的工作刚刚开始——他向上级提交了报告。领导指示:“荷兰人怎么破案,怎么能精确打击,你一定要弄清楚。”在案卷里,关于荷兰警方展示出的“精确打击能力”,市公安局领导批示了整整两页纸。经过查询,警方发现荷兰人用的是国外某公司的技术。公安部组织包括他在内的专家,对相关技术进行考察调研、引进改良。

  自此以后,全国公安技侦有了自己的“精确打击”技术。这项技术从无到有,为我国公安技术侦查进步缩短了近10年的差距。

   大数据模型的“上海标准

  近年,上海警方完成了近百个科技项目建设,被称为“上海标准”。张宝发牵头开发了“现场重建”大数据应用系统,在2013年获得了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已应用于全国很多地方。

  在“大数据时代”,警察每次出击,并非没有目的的“赌博”。精确打击的背后,是一整套科学依据和自动化运作。

  2010年9月,上海世博会正在进行中,西南片区莲花南路某个超市发生劫案:底楼黄金柜台遭遇三名蒙面歹徒抢劫,嫌疑人持械砸毁玻璃柜台,劫走了价值近百万元的黄金。这起刑事案件影响极其恶劣。警方侦查发现,其中一名嫌疑人的DNA与2009年7月贵州发生的一起抢劫案的现场DNA样本一致。然而,由于贵州劫案未破,不能排查出嫌疑人的身份。

  根据现场监控图像,技侦民警对嫌疑人的行为模式进行了现场重建,张宝发精心建立了50种模型,对符合现场条件的40亿条海量信息进行综合比对。他仍记得比对结果:“一共筛选出30666条可用线索。”根据线索匹配,警方锁定嫌疑人行踪,查清了他们的身份。而后,渝、黔、沪三地警方联动,抓获三名作案歹徒,追回被抢黄金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