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政府数据开放激活创新,众创与大数据交叉跨界形成完美案例

16.11.2015  00:35

本报讯 交通卡刷卡情况、出租车位置信息、气象资料……这些海量而枯燥的历史数据原本似乎难有大作为,但大数据“极客”们却以它们为“药引”,为上海治堵的老大难问题开出良方。昨天,国内15个优秀大数据团队齐聚上海,报告他们的创意思路和技术方案,上海市交通委相关领导说自己“大开眼界,深受启发”。  

市交通委同时承诺,未来,上海交通数据的开放将进入常态化——政府部门这一带有强烈“互联网+”色彩的表述,应该会让许多创新者感到振奋。  

这是一个“众创”与“大数据”交叉跨界形成的完美案例。事实上,这15个团队是来上海参加由市经信委、市交通委联合主办的国内第一个大规模的政府数据开放创新大赛的。这场名为SODA(“上海开放数据App”英文缩略语)的比赛启动于三个月前(本报8月19日一版曾作报道),本市多个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联手拿出超过1000G的交通信息数据,绝大部分属于首次对社会开放。借助这些数据,主办方希望通过吸引社会参与,从而为化解上海的“交通难”提供思路。原本封闭的数据一旦开放,它所能激发的创新活力和价值超乎想象。承办SODA比赛的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副总裁张柏军表示,短短几周内,就有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近3000人报名参赛,最终提交的有效方案超过500个,经过反复筛选,其中最优秀的15个方案昨天现场比武。  

虽然拿到大奖的只有一个团队,但市交通委秘书长高奕奕却对所有参赛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次比赛证明,上海交通问题再靠传统管理模式很难找到出路;通过政府和公共数据开放,靠民间智慧、科技创新或许是更有效的方式。近期,市交通委将逐一邀请这15个团队对自己的思路作更详细的介绍,并将努力帮助这些大数据技术团队将各自的方案落地。  

记者手记 公共数据亦是创新资源  

创业最需要的资源是什么?有人说是资金,有人说是用户,还有人用免费的场地来支持创客,但昨天落幕的首届SODA大赛表明,公共数据或许是长期被忽视、但目前格外重要的创新资源。  

SODA大赛的热度和结果表明,作为目前社会上最主要的数据资源拥有者,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一旦将掌握的数据开放给公众,将激发出巨大的创新热情,并带来显著的社会价值。  

今年年中的市委全会上,市委书记韩正在谈到科创中心建设时,多次提到“开放就有活力,放开就是支持”。而政府部门应开放的,不仅是市场,数据资源也应该是题中应有之意。  

当然,在进一步推动政府数据开放时,应该处理好开放与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等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开放应该是常态,开放也应该有助于适应新常态。  

■“数据极客”有哪些妙招  

用谷歌算法优化新能源车布点  

来自上海交大的“CNC团队”希望能为本市即将大规模推广的新能源车分时租赁提供方案。他们利用交通卡刷卡情况、停车场布点、道路拥堵指数等,分析出本市各区域的人流动态、设立租赁服务点的可能性,随后借鉴谷歌为搜索结果排序而采用的PageRank算法,为各个潜在的地点排序,最终得出了上海新能源车分时租赁推广的一整套选址方案。  

聪明闹钟可精确提醒出行时间  

早上该几点起床才能不迟到?下午几点出发才能赶得上火车?针对上述问题,一般闹钟很难聪明而精确给出解答。但杭州的一个团队提出,可以开发一个手机闹钟App,它可以自动根据当天的交通状况(基于出租车实时车速、天气、路况,甚至微博上人们发布的与交通有关的文字),判断出行时间,在最好的时段自动发出“该出发了”的提醒。互联网时代,交通领域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已经在上海催生出类似“上海公交”“智行者”等热门手机App。前者借助公交车辆的GPS定位数据,为原本只能在车站望眼欲穿的乘客发送车辆即时位置、预计到站时间等信息;后者则利用地下线圈、监控视频、车载传感器等搜集的交通流数据,实时播报全市交通拥堵情况。  

开辟高峰通勤巴士为地铁减压  

针对地铁早晚高峰进出站压力太大的状况,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另外几个大数据团队,根据上海轨交各站点的客流情况、客流方向(基于交通卡进出站数据等),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公交优化方案。针对上海最拥挤的几条地铁,比如16号线和6号线,他们提出,可以在早高峰时段从经常限流的车站开出高峰巴士,选择最畅通的道路,直接将大量乘客“点对点”送到市中心区域或是客流较低的临近轨交站点。  

来源:《文汇报》 2015.11.15 第03版 城事  

原文: 政府数据开放激活创新,众创与大数据交叉跨界形成完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