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李萍让数学和生活“手拉手”

15.12.2014  14:15

  在三年级的数学课堂练习中有道填空题,要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  )。不少同学在这里填的是“厘米”,因为孩子们说家里拌的黄瓜就是这么长,第二天她把黄瓜带到课堂,孩子们的困惑迎刃而解。她,是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助理、数学老师李萍,2014上海市好园丁。从1994年参加工作开始,二十年来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数学和生活“手拉手”。

   对于低年级孩子,长度单位是很抽象的概念。

  回忆起讲解题目“学校的操场是150(  )”时的情景,李萍禁不住笑出声来。有的孩子写了分米,有的孩子填的是千米。李萍带孩子们用直尺测量了教室的长度,大约8米。她又把孩子们带到操场,让他们走一走,感知一下操场到底有多长。“我问150分米是几米呢?孩子们说15米,15米原来只有两个教室那么长。”李萍又问道,上海到杭州大约160千米。操场长150千米行不行。孩子们都笑了,说肯定不行。

  从带学生到超市买东西认识“圆角分”,到教孩子们算水电费账单、根据存贷款利率选择适当的存期,李萍将数学教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她的课堂上充满了欢乐。

  回忆起去年刚毕业的学生,李萍提到了一个叫小龙的孩子。“一年级时,他非常不自信。上课问到他,即便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他都说‘我不会’。”李萍了解到,小龙的父母离异,跟着拿微薄退休金的外公生活,年迈的外公没有精力悉心照顾他,平时也很少跟他交流。

   坚信一年级的孩子性格有可塑性。

  课堂上,李萍鼓励小龙发言,还按学校的“星星奖励机制”奖励他。他每一次集齐10颗星,就会奖励他一些橡皮、铅笔。慢慢地,小龙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也逐渐跟了上来,毕业时数学成绩达到了90分。毕业前夕,小龙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李萍,上面写着:“李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爱!”后来,进入中学的小龙告诉她,自己在班委竞选当中做上了中队委员。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