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每年数十亿档案收费不能成为糊涂账

16.08.2014  22:10

特约评论员  时言平

 

毕业后,你的档案存在哪?考上公务员、进入国企的大学生,自然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可是对于大多数毕业生而言,要给自己薄薄的几页档案“安个家”,可谓费心还费钱。

将档案挂靠到人才市场,并且缴纳一定数额的保管费,似乎从未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不过,最近有媒体对档案保管收费提出了质疑: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档案保管为何还要收费?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达数十亿元,又用到了哪里?

原来,我们一直误解了人才市场的性质。它虽然名为市场,却是完完全全的事业单位,即公共服务机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将档案托管于人才市场,并不是某种交易,而是在享受公共服务。把公共服务变成了市场交易,是否违法违规?需要法律的明确界定。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如果不是考公务员、进国企,而是选择自主就业,一时大抵不会感觉到档案的重要性。不过当你要购买住房、子女要上学等时候,它的影响就显现出来了。若没有靠谱的档案信息,你的权益实现势必遭遇不必要的阻力。

作为唯一被授权的人才市场,档案保管收费这桩“生意”怎能不得心应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对于民众而言,除了选择乖乖交钱,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尽管,全国每年有大量弃档、“死档”出现,没关系,这笔费用你是逃不掉的:等到你需要调档的时候,先把保管费一次性缴清;就算不动档案,退休时也会被追缴,否则领不了社保和退休金。

由此可见,即便档案收费是市场行为,这就是赤裸裸的垄断,更何况,它本质应该是项公共服务呢!并且,如果档案保管收费属于行政收费,其合理性在哪里,依据又是什么呢?作为人人都需要、公共受益的公共服务,难道不是由公共财政埋单吗?凭什么让个体来支付费用。

档案收费的性质要搞清楚,同样要搞清楚的,是这每年过十亿的档案收费用到了哪里。作为公共资金,它的使用理应做到公开透明,否则极其容易滋生“小金库”甚至腐败。但截至目前为止,并未有任何省份公开这笔资金的去向,档案收费成为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这无疑将成为社会公平的隐忧。

一项公共服务,为什么服务对象却觉得是负担,甚至在逃避呢?这只能说明,这样公共服务已经偏离了公共的属性,发生了异变。事实上,档案收费这桩“生意”的存在,跟滞后的公共管理怕是脱离不了干系的——社会早已进入信息时代,档案信息为何还停留在纸誊手写、人工储存的时代?别说要收费,即便是不收费,恐怕也是浪费人力物力等公共资源吧!

档案管理不能成为糊涂事儿,档案收费也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让档案保管服务回归公共,才能保证人才信息流动的顺畅,才能避免档案挂靠成为人们无谓的负担。同样,只有说清了这笔糊涂账,隐匿在其中的违规和僭越,才能被厘清。

真心不希望,每到毕业季,毕业生们还要为怎样托管档案而烦恼;更不希望看到,人们在需要动档案的时候,东奔西跑。人才信息的保管,应该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不应该设卡收费。而我们更不希望看到的是,这笔糊涂账背后,出现有损社会公平的现象。

每年数十亿档案收费去哪儿了?需要相关部门调查清楚,实现公开透明。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共服务,档案管理是否应该收费,还需要更加清晰而明确的界定。如果任由这笔糊涂账存在,人才信息的管理难免处于混乱状态,而公共服务的品质也将被打折,甚至,还可能滋生腐败。

(摘自2014年8月12日央视网·央视网评第14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