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 ——上海沪剧院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再登上财舞台

14.04.2021  14:44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心归处,是敦煌”4月13日晚,上海沪剧院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艺术中心上演。时隔两年多的时间,该剧再登上财舞台,人气不减,台下观众座无虚席。本场演出是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共青团上海市委与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共同主办的“潮涌东方,光耀中华——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红色经典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演出得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梅鹤雅集金融文化沙龙大力支持。校党政领导徐飞、陈宏、刘兰娟、方华、朱鸣雄,校长助理郑少华,校党委常委刘庆生、周杰普,与800余名上财师生一同观赏演出。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初中组织部分党员教师共同参与这堂艺术党课。

敦煌女儿》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是上海财经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十百行动”之“献礼作品100”系列活动之一,该剧将“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甘肃大漠半个多世纪的精彩人生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樊锦诗将自己的大半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敦煌莫高窟,抒写着一个文物工作者质朴与伟大的理想信仰。用她的一生兑现守护敦煌的誓言,是名副其实的敦煌女儿!

剧中,樊锦诗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茅善玉领衔主演。舞台幕布升起,恢弘的场景映入眼帘,即是这一瞬,已然置身敦煌。剧目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多乐章的结构,既强调了沪剧的音乐特性,又增加了歌唱性,让艺术效果更加丰满。吴语呢喃的唱腔、布景的切换、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让上财师生在《敦煌女儿》中,感受柔情似水的吴侬软语与驻守大漠的坚定信念,体味浓郁而磅礴的中国情怀。

  演出结束,现场掌声雷动,余音绕梁,久久不散,上财师生代表上台向演职人员献花致敬。

  “非常幸运在学校就可以看到《敦煌女儿》!高中时就了解过樊锦诗先生的生平事迹,她一生热爱敦煌、为敦煌无悔奉献的精神一直令我深深感动。一开场空灵的清唱就将我代入了氛围。歌声时而婉转动听,时而高亢嘹亮。主演老师将樊锦诗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都展现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樊锦诗始终守护敦煌的初心。她不惧敦煌艰苦的环境,和爱人多年分隔两地,文革时倾尽全力保护莫高窟,后来又思索如何让莫高窟永存。‘敦煌收留了我,我誓要留住敦煌!’终于,数字敦煌的建成让莫高窟永存不再是奢望。无数敦煌人在此奉献青春与生命,死后也在守护着九层楼,而今莫高窟得以永存,新鲜血液也在不断注入敦煌。在此迎前辈英魂,喜见新敦煌。”观剧之后,2020级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翁思易激动地说。

  2017级会计学院本科生陈昕怡表示,对于茅善玉老师的最初印象是沪剧《金丝鸟》中“终日里困樊笼,凌云壮志关不住,放你高飞去远方”,这次有幸能看到《敦煌女儿》不一样的茅老师,她扮演了樊锦诗这样一位为莫高窟事业贡献终身的女性,经历了从少女到一名肩负重任的院长的漫长岁月。她志存高远,同时也坚守一方。剧中她饰演的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小姑娘,考入北大考古系,最后留在敦煌继续她保护莫高窟的使命,她说自己不是人们眼中娇滴滴的上海小姑娘,“三击掌”是她立下的誓言,最终她也确实不负所望。她是敦煌女儿,而剧中还有众多和她一样的敦煌儿女们,为其贡献终身。末尾每一位已逝去的敦煌儿女仿佛又重回人们面前,他们终其一生,只为敦煌,令人动容。

  演出开始前,常务副校长徐飞来到上财艺术中心看望上海沪剧院演职人员,并对上海沪剧院再次来到我校演出表示衷心感谢。刘兰娟副校长、朱鸣雄副书记参加会见。

潮涌东方,光耀中华——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红色经典进校园”系列活动自2020年6月活动启动以来,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上海京剧院、上海杂技团、上海歌舞团等沪上知名院团携《启航》《长征组歌》《沙家浜》《战上海》《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一批经典剧目走进校园,登上上财舞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欣赏红色经典高雅艺术,学习百年党史,浸入式体验建党百年历程的机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师生、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供稿:李京烁、钟恺璐  供图:郑云峰、李京烁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21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