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之STEM教育论坛在校召开

17.08.2016  11:34

起点位于人民广场的318国道通往哪里?”“钢铁侠的秘密是什么?”“学生成绩优异的秘密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又有什么样的内在关联?

8月15日下午,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协作网”成立仪式结束后,由我校教育学部承办的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之STEM教育论坛,在我校闵行校区学生共享空间召开。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钟扬,科普产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伟,我校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暨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薛耀锋,我校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邓赐平等四位主讲人,从不同角度就STEM教育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及教育理念。两百余名参加第31届科创大赛的科技辅导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我校教育学部副主任李政涛主持。

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之STEM教育论坛在校召开

李政涛在专题演讲开始前介绍道,STEM教育是国际教育界甚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性前沿话题。STEM教育是把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和Mathematics(数学)进行跨学科的融合。美国等若干发达国家,已经明确把加强  STEM 教育作为国家人力资本战略措施。中国要从人力资源大国发展成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更多的创新性科技人才,也必须加强  STEM 教育。多年来,华东师大一直致力于从事STEM教育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和在我校设置的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家单位为平台,在任友群教授、祝智庭教授等的带领下,组建了多个跨国、跨学科研究团队进行了长时期的相关研究。先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法国高师集团,以及香港大学等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并以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师资培养和引领中小学STEM教育实践等多种形式为抓手和载体,持续推进和深化STEM教育,同时为上海及全国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STEM教育专业师资和科学传播人才等,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STEM教育的“上海经验”和“华东师大经验”,这些丰富而独特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当代青少年科技创新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钟扬做主题分享

科普产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伟与我校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暨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薛耀锋做主题分享

我校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邓赐平做主题分享

随后呈现的三个主题演讲,各具特点,但都精彩纷呈,深深吸引并打动了听众。

5000公里是318国道的长度,连接着上海与西藏,它是横跨中国的漫漫长路,也见证着一位教育者的故事。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钟扬,是中组部第六、第七、第八批援藏干部,他在主题为“向西,向西5000公里”的演讲中,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分享了15年间在西藏科研与教育的工作感悟,展示了一位优秀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与创新过程中的生命情怀与教育情怀。钟扬指出,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名列前茅,然而在此先天优势条件下,有关青藏高原的高水平研究几乎都是由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他们在西藏没有形成一套培养人才的机制,很难对当地教育有实际性的促进作用。在他看来,“这片土地不仅仅需要一个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个教育者,这才能为未来造成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培养高原植物学人才。”钟扬以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为教学形式,利用15年时间培养了6名高原植物学人才,巨大的精力付出和看似微弱的回报似乎不成正比,但他认为教育需要发现被教育者的能力,“我在打造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新模式,我跟学生一起在播种未来。

STEM教育论坛受到与会师生欢迎和好评

科普产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伟与我校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暨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薛耀锋,在合作研究中,从STEAM和创客教育的概念入手,以孩子们耳熟能详的钢铁侠为例,梳理了STEAM教育的发展历程,对STEAM与创客教育的融合进行了科学严谨的探究。21世纪正在经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工业革命”,两三年前便有专家学者提出在中小学开设创客教育,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STEAM中的A不仅仅是艺术(ART),更是人文社科的概念,”刘伟在介绍时表示,“创客教育是在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人——把想法变成现实的人。”这让人激动的理念并非柏拉图式的理想。薛耀锋则指出了STEAM与创客教育融合面临的三大难题,即如何设计具体课程、如何避免浮于表面,以及如何建立可靠的评价体系。针对这些难题,他们通过剖析制作钢铁侠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具体阐释了如何开展STEAM教育研究与实践。

如何才能成为拔尖的学生?如何持续保持拔尖的状态?这或许是所有学生和家长想要知道的秘密。我校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邓赐平以专业的眼光,结合长期深入的研究,从学业成就目标取向、内外学习动机及学习归因、学习方法丰富性及其使用效能、情绪健康与情绪功能、家庭心理支持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高中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经过反复比较分析后,邓赐平指出,个人表现能力取向、自我效能、学习效能感、学业自我阻碍、怀疑学业价值、学习时间与环境管理、自主调节学习、学习材料组织与整合、亲子关系质量等因素,是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成为拔尖者并长久保持的关键预测变量。该项研究结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方向,在诸如如何选拔创新拔尖学生,谁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如何组织实施丰富的教育模式,如何实施适宜性学生发展指导,从哪些方面可以改善创新拔尖学生的培养环境等问题上,为教育践行者带来了众多启示。

演讲结束后,四位演讲者被听众团团围住,更加具体深入的研讨继续进行。




文| 学生记者:谢驰指导老师:戴琪 图| 潘晨华  来源| 新闻办  编辑| 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