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真语文”教育在于厚积薄发

28.08.2014  19:18

上海高考多年来一直少有满分作文,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在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主办的公益论坛“中国语文教育:实践与反思”上,多位专家呼吁语文教育需重视基本功,遵循语文应有规律,让学生们喜欢上“真语文”。

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认为,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并不成功,应该认真反思语文教育改革。周宏表示,语文教育的规律在于:厚积薄发,先积后发;劳于阅读,易于写作。

事实上,根据我们阅卷组的统计,60%~70%的高考作文当中都有错别字。而根据阅卷规定,作文当中每个错别字扣1分,最高扣3分为限。”周宏透露,几年前曾经有考生获得过作文满分,但其实作文中也是存在错别字,后来因为卷面整洁而给予加分,这才产生当年的唯一一篇满分作文。

语文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周宏认为,上课评价内容的同质化、不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以及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当下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回到教育的原点,重视学生的积累,而非应试技巧,“语文讲究厚积薄发,必须先积后发。中小学生应多阅读,而非多做题,从而养成兴趣,形成能力。

周宏指出,语文考试应该让人文的更人文,让科学的更科学。语文中的高层次能力,诸如鉴赏、评价、质疑等,是很难用科学测评方式来衡量的,所谓“分分之差都能分出水平高低”的理念并不适用于语文教育,科学测评更适用于语文考试中的基础类知识,也因为这样,语文是最合适用等第制评价的学科。

收获》杂志编审、作家叶开就“语文是什么”提出了“大语文”的观念,认为语文不等于学科,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底层操作系统,其他的学科门类都建立在语言与文字基础上;语文是人文学科,建立在人性化、情感化基础上,综合了文、史、哲等相关学科的内容;语文的核心基础是文学作品。

阅读原文

来源| 东方教育时报  编辑| 董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