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新型城镇化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23.12.2014  17:12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具有总体性意义的重大现实问题。都市化是以“国际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为中心的当代城市化进程,在我国城市化战略中具有顶层设计、全局视野和战略核心的重要地位。日前,在2014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城市科学秋季论坛上,《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4》由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 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向社会发布,报告为研究和把握中国城市化的最新进程和精神成长提供了一面镜子。  

 新型城镇化矫正“GDP竞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究竟是走“大城市”还是走“小城镇”的发展道路,不仅在理论和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在不同领域和实践中也经常出现反复和“折腾”。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正式发布,揭开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元年的序幕,明确了我国城市中长期发展的基调和任务。  

  《规划》明确提出“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不仅在理论上解决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形态和核心机制问题,在实践中也有利于不同层级的城市化单元走上一条资源配置合理、发展节奏平稳的包容性发展之路。其次,《规划》提出“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深厚、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既是对“跑马圈地”和“GDP竞赛”的旧城市化的彻底矫正,初步展开了对“经济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救赎计划,同时也提出一个关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人文新标准,即城市发展的目的,不是人口增加和财富聚集,而在于是否提供了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  

  教育部 《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士林教授表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框架上以“人文城市建设”为中心,包括政治型城市化、经济型城市化和文化型城市化三个层面,综合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制度文明、物质基础和人文精神;在空间上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包括“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最终形成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关系和协同发展机制。  

 解读中国城镇化十大焦点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客观诉求下,《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梳理并解读了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十大焦点问题。  

  这些问题分别是:一、在城市发展模式上,上海自贸区先行试验启动,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开启;二、在城市环境保护上,雾霾大规模降临中国,给粗放型城市发展模式敲响警钟,同时考验城市环境治理能力和转型发展能力; 三、在城市转型发展上,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各地城市纷纷探索各具特色的转型经验; 四、在城市开发建设上,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风起云涌,但仍需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五、在城市空间管理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诉求明显,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压力加大;六、在城市群与区域发展上,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正式上路;七、在城市管理治理上,中心城市大力整治群租现象,但存在手段简单粗暴等现象; 八、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城市文化走向务实惠民,文化节庆活动出现新趋势;九、在城市生活方式上,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和“公款吃喝”为突破点,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十、在城市科学研究领域,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方案的不断明晰,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学术研究与讨论显著增加,并呈现跨学科、多角度综合考量的趋势。  

把脉我国三大设计之都创新发展

  我国目前已有深圳、北京、上海三大设计之都,得益于设计之都发展规划政策的支持,正在取得长足的发展。  

  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子课题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张立群研究员表示:2013年我国制造业已占全球制造业的20%以上,居世界首位,成为举世公认的制造大国。  

  设计之都要创新发展,专家建议:一是将设计之都建设与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设计能力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家设计系统建设,增强国家设计体系的竞争力;三是加强工业设计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四是加强设计创新与科学技术的紧密融合;五是加强设计教育与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六是加强工业设计产业生态建设;七是加强设计创新资源要素整合,实施产业合理布局。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2014.12.17 第09版  

原文: 新型城镇化让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