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让“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

04.09.2014  14:11

      在“华理学区”有一批特殊的成员,他们既是华理大的任课教师、科研人员,同时又有另一个特殊身份,就是华理大附中或附小的学生家长,因而这一群体也就成了学区可以调动起来的独特力量。每年,由他们组成的“家长志愿者”团队都会深入附中和附小,开展科普讲座、指导科技创新活动等。结合了课程衔接及区域文化熏陶的“学区化”发展模式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在理工特色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热情以及对“华理”这一学区品牌的认同度。
      不久之前,上海市教委公布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据悉,这是上海在全国率先整体通过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后持续深化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从教育管理走向公共治理、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标志。

 

 学区化实现分享共建协同发展

 

      让优质教育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并在共同的学区内实现分享、共建、协同发展是学区化办学的核心所在。
      学区化办学在运行过程中强调了大教育体系内部纵横的逻辑联系和结构优化。横向上,学区化办学打破了校际壁垒,树立起公共治理观念,支持学区内各校间硬件设施、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等三种资源的协作与分享,促进了校际间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深层次交流。纵向上,学区化办学促进了学区资源和社区资源的融合,强调了在学区内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基础单元,逐步构建了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区域教育体系。这种新型办学模式将在进行一系列人财物资源的配置调整后,走出一条由表及里的纵深式发展路径。

 

  集团化发挥优质教育辐射作用

 

      集团化办学的特点是通过集团形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有利于各成员学校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集团内的校际沟通,拓宽学校的教育视野,促进学校的优势互补。
      集团化办学重在校际资源的共享,品牌学校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需要承担更多的组织协调的责任。因此,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领域和工作程序,以使集团活动制度化,进而取得整体优化的实效,是集团化办学既不流于形式,又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制度保证。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支持推动区域和学校的探索创新,确保校际差距逐步缩小,为2020年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政策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智慧相结合,依循“优质导向,专业引领,主体激发,创新驱动”的策略,在政策设计上注重目标引领,在实践创新上注重下移重心激活区域与学校的活力,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和绿色指标评价相结合,实现多把尺子衡量学校办学的优质增值。

     

      原文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2014-09-03 | 作者:陈易 思媛

      原文链接: 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4-09/03/content_28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