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滋润师生成长 办学特色赢得社会声誉

02.04.2015  15:40

   见习教师也军训

  踏入学校门槛的见习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他们的状态影响着未来师资队伍的品质。

  在园西小学见习教师培训活动中,有一个独特的项目,每年暑期,由学校办学联合体、公民办结对学校组成的青年教师团队在军民共建单位——解放军某部的支持下,对全体见习教师进行一天的军训活动,在组织纪律、体魄意志、团队合作、政治素养等方面帮助见习教师锻炼提高。

  军训,让见习教师感受严谨与规范。教师们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由两位教官带领开展队列训练,并向部队首长以及学校领导汇报训练成效;在教官的带领下,有序参观部队营房及官兵生活区;列队步入饭厅,与部队官兵一起用餐、交流。邀请部队官兵给见习教师宣讲军事知识和国际时事。

  许多见习教师都说:“军训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教书进课堂有时跟部队打仗一样,有很多相通之处。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力量,优质教育资源说到底是由优质教师造就的。

  “德高为师,师高为范,必须让教师成为学校的标杆、行为的示范”,上海市浦东新区园西小学从建校起,就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到一个突出位置,姚星钢校长说:“教师兴,学校旺;教师好,学生长。

  教师队伍的提升是一个过程,营造教师文化对教师的整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具有奠基意义。

  循先进的教育理念,积多年的办学经验,学校倡导“温文尔雅、善于合作、胸怀广阔、追求完美”的教师文化。温文尔雅,表现教师的修养内涵;善于合作,体现教师的工作态度;胸怀广阔,反映教师的视野境界;追求完美,彰显教师的事业追求。如今,打造具有园西特点的教师文化,正在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师文化的兴起,提高了教师的师德、师能,营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近几年中,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市级的多项荣誉称号,获得过署级及以上奖项的教师达68%,确保了学校各个部门、条线、学科甚至各项工作细节的高质量,使学校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老师认同、社会好评、领导放心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团队成就事业:做强“教师文化”的阵容

  在园西,教师文化的兴起,与教师团队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温文尔雅、善于合作、胸怀广阔、追求完美”的教师文化,在团队中最能得到体现。

  姚星钢校长认为,教师团队的合力就是教师之间互相沟通交流、真诚合作,为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而奋斗的动力。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共同出力、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进而实现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管理团队合力,加强教学流程管理。课程管理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结果,过程的管理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学校把流程管理分成五个项目:上课40%,备课20%,作业20%,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各10%,五项各有独立的评价体系;每次检查评价由教导处组织牵头,分层分批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信得过教师等一起完成,将各项目分数记载在档案袋中,学期结束时算出总分和平均分,最后得出每位教师一学期教学评价的等第(8.5以上为A,8.5以下为B);为每位教师写上教学进步或成功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向。教师,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检查,而是努力把这样的检查作为展现自己教学成果的良好机会。

  骨干团队合力开展龙头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虽然不是骨干的专利,但是需要骨干的引领。在骨干的引领下,教师普遍重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研究。近十余年中,学校围绕《小学高效能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学习素养能力》、《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创新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四个课题,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等多角度进行研究,每位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层次逐步提高、受益面广。教师团队合力建设学校课程资源。在执行国家课程(包括国家委托课改)纲要的前提下,学校结合本校、教师的传统和优势、特点和条件,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将国家层面上的面向全国(全地区)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转变为适合本校每个学生个人的学习经验。这个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实施、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加工和充实,以及差异性、多样化的学生评价等。

  多年来,学校努力建设学校文化,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教师乐于把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各种学习资源与同事分享。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起对专业的敬畏是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最大内驱力,团队通力合作的精神所焕发的活力和魅力,使教师们感到欣慰和幸福。

   学习成就教师:做深“教师文化”的内涵

  教师文化,不仅要贴在墙上,更要注入教师的心里,而学习是教师文化由知到行的最好途径。

  在园西,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形成学习氛围,提供和创设教师学习具体形态,把制度性的被动学习引向需求性的主动学习和修身养性的终身学习,为每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读书演讲,静态学习。学校提出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书香校园的目标,并采取了相应的具体举措。学校引导每位教师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做摘录、写随想,选择有特色的材料进行交流,渐渐地,教师养成了一种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学校举行《梦想成就我的成长》演讲比赛,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综合检验,张慧老师在教育署的“校训指引我成长”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装修“党员之家”“教工之家”;提供学习资料:《学习报》《上海教育》《现代教学》《教师报》等专业杂志报纸,做到人手一册,在各种会议上学习、诵读;每年去书城购书,让各学科的教师轮流参与,选择他们喜爱的书籍,作为一项福利待遇,在先睹为快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深得教师的欢迎;挖掘教师中的个性化学习元素:有位教师喜欢旅游,学校就请她给全体教师讲述她的远游故事,这种行为如今变成了一种传统,凡是外出旅行、考察、学习回来都要与全体教师分享,远游的学生也会在班级中分享他们的心得,聆听者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有了新的认识。

  营造学习氛围,校长榜样很重要。校长每天一早到校,有声有色地朗读,每天晚上读书、读报作笔记,平时在行政会上推荐好书,或表扬认真读书的干部;如有一位主任,他每年购书两千元以上,每年读书几十本;教师们逐渐形成了共识:书可以读得专一点,也可以读得散一点。长年累月的积累,我们就会变得文一点,雅一点。

  迎来送往,动态学习。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心与自然的接触,是一种感悟;人与人的交流,是一种精神漫游。学校经历了区、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区、市专项督导等检查和验收活动,接受任何一次检查,就是一次极其有效的学习机会,使许多教师拓宽了眼界。近年来,学校接待了几十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代表团,在与全国的优秀同行、名师的接触、对话与交流中,教师看到了榜样,也增加了自信和动力。每次接待前,学校都要组织该地的文化学习活动,邀请客人给全校师生讲话,让师生直接领略和感受异地文化,正所谓“脚无法到的地方,眼可以到;眼无法到的地方,心可以到”。接待中,有研讨、有讲座、有上课,几乎覆盖每一个学科,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头引领,再到校级骨干参与,最后涉及到每一位教师。此外,派出教师到区内的办学联合体学校,结对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市内的名校,全国各地的名校进行观摩学习、培训进修、交流指导,走南闯北的不仅仅有语数英教师,也有音体美等教师,舞台多了,机会多了,学习气氛也更浓了。

  多层次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学习活动的开展,也有力推动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专业成就发展:做大“教师文化”的基础

  教师文化,既有精神的高尚,也有专业的精湛。在园西,以专业学习为重点,提高个体素养,是“教师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增加学科专业知识。学校以增加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为切入点,教师在分析自己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学习,除了学历的进修和提高之外,围绕学科知识进行积累性的学习,如语文教师有的学古诗,有的学现代文学,数学教师做数学题,英语教师进行口语训练,自然学科教师学习科学知识,美术、音乐教师练习基本功;学校开展研读新课标活动,在个体阅读并进行测试的基础上,组织了深度研读,又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式阅读,每位教师对照课表研读教材,发现新的要求,提出新的想法,适时整合教学内容。

  鼓励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学习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鼓励教师学习专业之外的知识,已有两位教师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一位教师硕士毕业,两位教师获得足球教练员证书;有数学老师上《诗词欣赏》,语文老师上《体育保健》,体育老师上《数字油画》,还有其他教师上《泥塑》《折纸》《书法欣赏》等,这些都是教师平时自主学习的结果。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