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16年第35期

30.12.2016  04:34
目  录     【重要文件】   市教委印发《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   【招生考试】   市教委进一步明确2017届高三学生毕业依据   中职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英语口语测试顺利结束   市教育考试院发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评价报告   【教育综合改革】   金山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区域发展   松江区集团化办学凸显优质资源辐射与共享   【思政工作】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构建思政教育改革三大体系   上海理工大学以三个“切入点”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简讯】   【重要文件】   市教委印发《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奋斗目标是: 全面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到2020年,建成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和最受欢迎留学目的地城市之一,建成与“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机构。   到2020年,在上海就读的国际学生总数力争达到12 万左右,其中50%以上为学历生。有10%上海高校学习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在学期间有海外短期学习或实习经历。普通高校中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达33%以上。建设若干个境外办学项目或机构。与5座以上国际友好城市结成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主要包括以下任务举措 :1.进一步提升涉外办学水平;2.大力推进双向留学工作;3.加强教学和科研国际合作;4.加大对外人文交流;5.培育完善国际教育专业服务机制;6.实施“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计划;7.加强国际组织合作。     【招生考试】   市教委进一步明确2017届高三学生毕业依据      市教委近日进一步明确2017届高三学生是否毕业须按照以下具体要求执行:一、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合格,如学生在校期间有犯罪记录的确认为不合格。   二、基础型课程参加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且所有科目成绩合格(含补考)。其中语、数、外和信息科技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不合格者,可参加其学籍所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限1次,下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6门科目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不合格者,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仍不合格者,可参加其学籍所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   三、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修满规定课时,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累计满6周。如因身体等原因导致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和农村社会实践未能达标或合格,须经学生本人提出毕业申请,学籍所在学校同意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市教委基教处)    中职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英语口语测试顺利结束      2016年上海中职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科目设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分合格考和等级考,合格考为必考科目,等级考为选考科目,英语等级考另设口语测试。12月17日,英语口试首次开考,全市20646名考生报考口试,实考考生20469人。英语口试评卷实行“专家定标、机器辅助评阅”的方式,于12月20日、21日进行。(市教育考试院)    市教育考试院发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评价报告      市教育考试院为参加过2016年6月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学生制作了评价性的考试成绩报告,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六门科目。成绩评价报告对原有的成绩单进行了重新设计,分中英文呈现,针对每个科目,通过学科知识内容和能力目标两个维度,呈现考生在各分项的得分率以及各分项得分相对全体考生所处位置的百分位,为考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参考。成绩评价报告采取网上发布形式,考生可登录“上海招考热线”网站(www.shmeea.com.cn或www.shmeea.edu.cn)查询和下载报考科目的考试成绩报告单。(市教育考试院)     【教育综合改革】   金山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区域发展      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依托职教集团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覆盖10多个行业部门、近80家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企业订单培养冠名班累计超过100个,为农民工转移培训、石化股份公司企业转岗工人培训及各类职后培训达2万人次以上。   二、推广民俗文化学习丰富居民生活。 加强民俗文化课程建设,全区共有188门课程进入上海市终身教育休闲文化系列学分银行课程库。举办民俗文化学习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村居、进学校、进家庭“六进”活动,利用文化下乡、节假日演出、广场演出等文化活动,在全区各地区、各条线、各阶层推进民俗文化学习。   三、完成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老年教育。 全区11所街镇老年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改善了老年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设施设备,统一了老年教育机构的标识,为老年学员营造更为安全、卫生、舒适的教学环境。(金山区教育局)     松江区集团化办学凸显优质资源辐射与共享      一、以项目引领促学校管理的“经验共鸣”。 一是将有共同发展需求的学校组合成教育集团,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在学校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效能等方面相互借鉴,提高各校管理有效性。二是将学校发展的责任范围由“校内”延伸至“校际”,在衡量教育集团发展绩效时,既关注各校自身发展成绩,也强调教育集团内合作与共赢的水平。三是以项目推进的方式确立教育集团发展的总课题,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实现总课题引领、子课题跟进的联动发展格局。   二、以平台建设促均衡发展的“资源共享”。 一是师资流动平台。在教育集团内以顶岗支教的形式实施教师柔性流动,支教对象以骨干教师为主,教育局予以经费保障。二是研训互动平台。依托教育集团内学科研修工作室、学科中心组和名师指导团等平台,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公开课等课题研究活动,相互借鉴启迪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三是文化共生平台。教育集团内通过采用共同标识、相互参观学习、学生社团交流等方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三、以彰显特色促课程资源的“分享借鉴”。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统整教育集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集聚各成员单位智慧,通过大力开展行动研究,形成相对统一的课堂教学特色。二是以整合资源为抓手统整校本课程。把集团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统整,形成系列,供成员单位共同分享和借鉴。三是坚持学校特色课程的个性发展,不抹杀学校原有的课程特色基础,鼓励成员学校因校制宜,落实精细化管理,推进学校特色课程精品化。(松江区教育局)     【思政工作】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构建思政教育改革三大体系  一、意识形态教育体系。 形成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觉、公民人格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根本的思政课教育教学顶层设计。通过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门上海市重点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女性学》、1门通识核心课程:《问道中国》,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宣传的热潮。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依托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李国娟工作室,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专题教学团队。建立2个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每学期开展1次实践教学优秀成果评比;构建“人文精神与明德修养”模块首批5门通识核心课程,包括《问道中国》《国学经典导读》《诗词鉴赏与诗意人生》《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艺术、媒介与创造性思维》。   三、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对焦“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推出《中国智造》课程,打造跨界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三个教学模块: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中国制造和中国未来,中国智慧和中国文化,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大国方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与推广”和上海高校本科教学重点改革项目“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工程师文化和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以三个“切入点”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一、 以卓越工程教育为切入点,建设思政教育“大课堂” 。一是推进学科德育,建设师生共同体,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贯穿工程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认真、负责、创新、协作的优秀品质,在成为高水平工程人才的同时成为合格公民。二是引入企业导师,通过企业导师言传身教、工程实践,让学生深刻感悟工程文化,培育工程师精神。三是开展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人文教育。成立音乐系,提高理工科学子的人文素养。先后三次组织学生打造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之作,登上央视《五月的鲜花》舞台,反响良好。   二、以校本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开发思政教育“活教材”。 一是挖掘“信义勤爱,思学志远”八字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意蕴,在校内开展校训校风大家谈、上理精神大讨论、知名校友谈“校训与人生”等活动,结合入学季、毕业季、节庆日、纪念日等,将校训宣传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二是艺术呈现校史,开展隐性德育。摄制播出纪录片《江畔风华时》,探寻校园优秀历史建筑背后的知名校史人物典故;以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为原型,打造精品话剧《刘湛恩》,展示这位大学校长的教育思想与爱国情怀。   三、以教育国际化为切入点,开辟思政教育“新途径”。 一是在中外合作教育中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定期从中外学生中选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大使”,开设“琴棋书画、礼乐茶食、文武商法”传统文化实践体验坊、“复兴雅韵”名家讲坛、“文化之夜”讲座等活动,成立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开展“洋雷锋”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文化体验与传播中,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二是在多元文化交流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学校建有“沪江国际文化园”,设立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北欧、澳大利亚、日本等7大文化交流中心,多元文化交流活动覆盖全校80%以上学生。通过“一带一路”论坛、海外名师讲座、国际政要和知名企业家访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在世界多极发展中如何彰显大国责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脉搏。(上海理工)     【简讯】   ▲近日,市教委副主任丁晓东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副市长马里维奥在市政府签署《中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城市教育局教育合作备忘录(2017-2019)》。副市长陈寅和安特卫普市市长德维沃共同见证签约仪式。(市教委国交处)   ▲12月13日,上海海事大学牵头组建的全球航运智库联盟成立,首批成员为来自中国、新加坡、德国、美国、韩国、日本、意大利、瑞典、香港(中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智库机构,将在共享研究成果、共商研究热点、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共同寻找咨询研究市场,以及向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提交符合航运业发展实际的共同建议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