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16年第14期

10.05.2016  11:43
目  录   【重要活动】   副市长翁铁慧调研普陀区教育工作   副市长翁铁慧视察虹口区二中心小学   “丝绸之路音乐学院院长论坛”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   副市长周波到上海交通大学调研   【德育工作】   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现场会在嘉定举行     【教师工作】   上海财经大学帮助海归教师“接地气”   【教育改革】   华东政法大学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新模式   建桥学院调整专业布局强化办学特色   【简讯】     【重要活动】   副市长翁铁慧调研普陀区教育工作  4月25日,副市长翁铁慧赴曹杨二中调研普陀区教育工作。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普陀区委书记施小琳、市教委副主任贾炜,普陀区代区长周敏浩,副区长钱雨晴等参加调研。   翁铁慧一行察看了曹杨二中教育园区创新实验大楼和国际交流中心建设情况,听取了普陀区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以及区域创建科技中学的情况介绍。翁铁慧高度肯定了普陀区委、区政府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心和重视,对同济大学和曹杨二中五年来合作开展“苗圃计划”以及由“苗圃计划”转向创建科技中学的探索表示肯定。翁铁慧指出,上海正在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教育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培育高端型、应用型人才;国家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海教育综合改革,上海的基础教育必须要实现前沿式、跨越式发展。   就推进科技中学的创建,她提出,一是全力支持同济大学和曹杨二中继续开展“大手牵小手”的深度合作。二是在创建科技中学上要立足创新、有所突破。三是要以更宽广的视野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不断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和比例,提高教师收入,区域要在人才落户、公共租赁房入住等方面创造条件,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四是要加强办学模式创新和机制突破研究,做好先行先试和创建过程的阶段性总结,细化创建方案。五是要加强国际化支撑,吸取国际先进的办学经验。六是要立足新高考政策体系,在与现有高考制度相衔接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办学策略。(普陀区教育局)   副市长翁铁慧视察虹口区二中心小学  4月26日,副市长翁铁慧到虹口区调研工作,其间视察了虹口区二中心小学。虹口区区长曹立强,市教委副主任王平,虹口区副区长李国华参加调研。翁铁慧一行参观了学校走廊博物馆、学生个人书画作品展以及图书馆与心理活动室,与正在参加篆刻社团活动的学生们亲切交流,并询问了学校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情况。(虹口区教育局)   “丝绸之路音乐学院院长论坛”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  4月28日,丝绸之路音乐学院院长论坛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副市长翁铁慧,市教委副主任丁晓东,11个国家、14所院校的20余位院校长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三方面议题:音乐文化的交流以及再创造;高等艺术院校在传统音乐传承方面的经验;世界音乐多样性对塑造平等、宽容、自强人格以及激发艺术创造力的重要性。阿塞拜疆国立文化与艺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等13个国家和地区高校的院校长进行了主题发言。与会院校长还共同签署了《联合公报》,旨在通过多样性的音乐教育合作,使作为文化交流象征意义的“丝绸之路”继续延伸,孕育音乐创造的内在活力。(上海音乐学院)   副市长周波到上海交通大学调研  4月29日,副市长周波率市相关部门到上海交大调研。市政府副秘书长金兴明、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临港管委会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及座谈。   周波一行首先参观了智慧城市联合创新中心展厅和交大机器人实验室,听取了上海交大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整体情况的汇报。随后参观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听取了相关团队科研成果的介绍。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振华会议室,周波主持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周波表示,在上海交大调研“有收获、有启发”,上海交大有“主场意识、前瞻意识、市场意识、合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他希望交大积极介入国家和上海的发展规划,紧密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聚焦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打造共性的技术平台,围绕新兴产业、战略工程、基础项目、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和有关部门和单位形成合力,强化前沿布局、汇聚高端人才、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在国家和上海的发展中体现一流大学的价值和贡献。(上海交大)     【德育工作】   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现场会在嘉定举行  4月28日,“国风新曲润课堂——上海市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现场会暨《中国唱诗班》诗乐文化经典推广活动”在嘉定一中举行。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沈炜,市教委副巡视员王志伟,嘉定区委副书记周金林,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峻出席活动。   活动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主办,旨在进一步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工作,总结嘉定区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等方面的经验。   《中国唱诗班——中华优秀传统诗词“诗乐启蒙”16首》2013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金唱片奖”。2016年,嘉定区完成出版“《中国唱诗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配套教材。教材由“佳节、生命、母爱”等16个篇章,统一以“诵读入境”“听唱抒怀”“拓展创造”“互动评价”等板块展开,以“诗人·故事”“走近古诗”“认识乐器”“万花筒”(文化拓展)、“我的创造”(音乐创造实践)等为具体内容,将16首古诗乐歌曲、16种常见中国民族乐器及相关传统文化内容融汇其中。活动现场向各区县教研室赠送了《中国唱诗班》诗乐文化经典教材;教材的主编者、出版方、教师和学生代表以及社会有关人士以微论坛的形式,畅谈各自对这本教材的感受和看法。   陈克宏就上海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要求。他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综合的工程,常抓不懈;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和方法,提高学生群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全体干部群众和师生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嘉定区教育局)     【教师工作】   上海财经大学帮助海归教师“接地气”  该校在批量引进海归教师的过程中,多措并举帮助海归教师“接地气”,增强海归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海归教师知国、爱国、报国。   一、加强海归教师的国情校庆教育。一是精心策划入职培训。 邀请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离退休老教师以及校外专家介绍国情、党情、校情,解读学校章程、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使海归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益。 二是开设“海外归国教师理论研讨班”。 将海归教师作为重要的统战对象,通过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解读党员价值观的时代诉求,提高海归教师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三是开设海归教师国情教育课程。 增强海归教师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认同感,吸纳优秀海归教师到组织中,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目前,该校海归教师中27%是中共党员。   二、引导海归教师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一是 鼓励和引导海归老师开展“中国问题、国际范式”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发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智库作用。 二是 开设“中国经济:理论与政策”系列讲座,引导海归教师促进中国经济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互动。 三是 在“经济学创新平台”内,破格聘任海外招聘人才为“硕博连读”学生的博士生导师,指导学生开展论文写作和研究,加强海归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四是 发挥海归教师在学生第二课程指导中的作用,鼓励海归教师作为项目指导老师带队参加创行世界杯、JESSUP、挑战杯等国内外重要赛事。   三、激发海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一是充分发挥海归教师强烈的参与意识、民主观念和政治诉求, 提供建言献策机会,参与行政事务和民主评议,让海归教师把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是实行实职院长聘任制。 先后聘请9位知名华裔学者担任学院院长,赋责赋权使其成为学科的掌舵者,并充分发挥海外院长效应,参照发达国家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标准进行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 三是实行行政职务任免制。 注重激发海归教师的行政服务意识,对愿意承担行政服务并且非常优秀的海归老师委以重任,充分发挥海归的个人能力和主人翁精神,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上海财大)     【教育改革】   华东政法大学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新模式   一、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构建微时代的华政好声音。 于2013年5月开通“华政青年”微信公众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校内师生、校外友人提供最全面、最准确、最真实的学校动态。截至2015年底,关注人数已覆盖96%以上在校学生,连续两年获评腾讯大申网“上海政务及公共服务类十大微信公众号”,连续两年被团市委授予“上海共青团新媒体工作优秀集体奖”。近年来,平台线上线下共谋发展。线上活动包括开发微信“抢票”、微信优惠券等特色功能,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线下活动包括举办周年庆活动,推出庆典LOGO、祝福视频等众多特色品牌产品。2015年,“华政青年”微信平台在团中央2015年度传播力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一。   二、互联网+在线教与学,谋划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 构建互联网+学习平台,依托手机APP随时随地移动学习。 开设“切问近思”微信平台, 通过“+”点创意、“+”点特色、“+”点内容、“+”点技能、“+”点用户思维的“五+”模式,促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社会共享。有四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教育部“爱课程”网站上线,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从软硬件着手,打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及网络化教务管理。 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100%,并已建成7个录播教室,实现国际、国内远程实时交互教学。   三、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法学发展新常态。 学校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大数据发展行动和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机遇,提出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的构想。平台紧扣“四二一”进行建设。 “四”即四个一流平台: 一流的法治数据综合集散平台、一流的法治数据深度研究平台、一流的法治数据产品生产发布平台和一流的法治数据开放使用平台。 “二”即两个精准发力: 在服务学校学科发展、决策咨询方面精准发力,在服务国家法治战略、公众法律需求方面精准发力。 “一”即一项专题研究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法治问题研究,通过集成“法治大数据”和“大数据法治”深度融合,推动法治研究。(华东政法)   建桥学院调整专业布局强化办学特色   一、扎根临港对接创新基地。 对接临港打造全球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输出创新基地战略,聚焦智能机器人制造,组建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试点专业,计划两年后升级成为智能机器人制造专业。依托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鲜花港等园区不断发展壮大的旅游业,与喜达屋集团等企业合作,培养外语能力突出,掌握国际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具备人文素养、领导艺术、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立足前沿需求辐射长三角 。响应上海建设“设计之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成立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珠宝学院,设置宝石及材料工艺、珠宝首饰设计两大专业,与国内外机构、品牌、学校合作,培养设计、制作、营销、管理、鉴定等方面的紧缺人才。目前已与浙江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杭州星工科技有限公司合办星工原创首饰产学研中心,下设孵化基金,推动高校首饰设计专业师生原创孵化。新增历史建筑保护方向课程,探索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途径,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保国寺签约,共建教学研究基地。   三、专业重组紧追产业发展趋势。 适应传媒行业从传统媒体向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载体的转型趋势,拟组建“全媒体”专业,计划调研西安交大、台湾世新大学等海内外院校相关专业,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重组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于2016年9月开设试点班。适应外语人才专业化需求,推出“J(日语)+α(专业)”五+年一贯制培养计划,开设动漫、电商、航空、汽车等方向课程;学生先在建桥学院完成三年本科教育,再前往日本对口合作院校完成两年研究生教育,最终取得中日两国政府认可的硕士学位证书与从业资格证书,具备“语言+专业”双重竞争优势。(建桥)     【简讯】   ▲4月24日至28日,2016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公开赛在合肥市举行,同济大学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陈启军教授指导的TJArk代表队以绝对优势成功卫冕标准平台组冠军。(同济)   ▲近日,由复旦大学倡议,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产学研单位联合组建的“上海精准医学产学研创新联盟”正式启动。该联盟将将以提升上海市乃至我国精准医学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精准医学产业的跨越发展为宗旨和目标,推动产学研机构在资源整合、成果转化、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协作交流,为上海“四新”经济服务,全面支撑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