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15年第36期

19.01.2016  19:10
目  录     【重要活动】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发布   【重要文件】   市教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   市教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   【教育综合改革】   浦东新区教育局2016年做深改革、做细治理、做优发展、做强队伍,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闵行区教育局加快编制“十三五”教育规划   【职业教育】   崇明县努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师工作】   松江区全面推进第三轮“强师兴教”三年行动计划   【简讯】
  【重要活动】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发布       12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副市长翁铁慧出席并介绍了《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简称《高教规划》)、《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简称《职教规划》)主要内容等情况。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参加发布会。   会议指出,着力做好规划、投入、评价三件事,是这届市政府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其中做好规划更是根本之根本。自2013年以来,上海花了两年多时间进行这两大规划的编制,在全面梳理本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家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口变化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等因素,特别是对照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综合运用大数据方法科学预测发展趋势,对2030年上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层次、类型以及分类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力求面对未来上海乃至周边区域的各类人才需求,让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类型上均能输送、在结构上大致匹配。   据悉,两大规划将成为上海未来指导教育发展的权威依据和刚性要求。有关部门正在市人大支持下,推动《职教规划》核心内容纳入职教条例修法之中,同时积极推动《高教规划》核心内容进入地方立法程序。今后,所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和质量评价等,都会严格“跟着规划走”。(市教委宣传处)     【重要文件】   市教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  文件的重点内容: 一是立足人才培养需求调整优化本市高校布局结构。 围绕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需要,《高教规划》针对医学、艺术、经管、法学、理工农、文史哲教6大门类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布局,分别提出结构调整思路和方向。 二是构建普通高校分类发展和分类管理体系。 在《高教规划》中,本市构建形成上海高校二维分类管理体系,横向维度上,按照学科门类及一级学科发展情况,把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类;纵向维度上,按照承担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功能,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应用技能四类,形成了“十二宫格”。   主管部门将在与高校充分沟通并由其自主定位后,把全市所有高校都放进相应格子里,并配套建立相应资源配置和评价机制,引导高校在各自领域和类型中争创一流、办出特色,从原有“一列纵队”变为“多列纵队”。   市教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     文件的重点内容: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职教规划》中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未来将适度提高专科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校毕业生的比例、应用技术类为主的本科院校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打通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形成系统的、梯度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职教规划》搭建形成的立体化职业教育学制体系,上海将贯通从中职到专科、从专科到本科多渠道、多形式衔接融通的“立交桥”(具体包括:从中考进入中等职业教育、中考进入5年制专科教育、中高职贯通、中职或高中毕业进入专科高职教育、中职或高中毕业生通过秋季高考进入高等教育、中职-应用本科贯通、专科-应用本科衔接、专科-专业学位一体化培养等),这将对培养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接服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起到重要的人才保障作用。   二是对接行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结构。 上海对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涉及本市职业教育招生专业的14个专业大类和79个专业类分别对应到20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别职业院校规模和层次,分别提出增加、稳定、减少进行布局;对院校根据新技术、新业态增设新专业或方向,明确发展思路。   三是着力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 为引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专业由学科和知识本位转向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需求导向,上海将以突破传统本科专业目录的本科专业转型为切入口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联系密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水平普通本科院校。   【教育综合改革】   浦东新区教育局2016年做深改革、做细治理、做优发展、做强队伍,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是规划为纲,努力抓好“十三五”开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基建财力投资计划约3.59亿元。加快推进36所急需建造的公建配套学校建设。深入推进“教育六条”实施。深入开展校(园)长培训,加强教育领军后备人才和35岁以下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改革为要,着力探索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 完善“教育局机关——教育署——基层学校”三级管理网络,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优化和精简办事流程。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教育行政执法机制。打造浦东特色合作办学模式升级版。 三、创新为魂,不断激发创造创业的生机活力。 促进“新优质学校”创建校集群式发展。深入推进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示范校建设。加快老年教育跨越发展。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努力打造浦东“未来数字化校园”。深化与新西兰等国教育机构及驻区国际学校的交流。 四、规范为基,切实保障有序运行健康发展。 创建第二轮浦东新区及教育系统基层党建示范点,深化基层党建品牌项目培育。加强审计监督,强化执纪问责,深化行风治理。深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持续开展市、区教育综合改革督导试点项目,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做好信访维稳、应急处置等工作,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浦东新区教育局)   闵行区教育局加快编制“十三五”教育规划   一、加强调研,做好规划编制前期基础工作。 开展前期基础调研工作,形成了较为详尽的前期调研报告。汇编四期《编制闵行区“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参考文献资料汇编》,明确“十三五”教育规划编制的原则即坚持把国家、上海的总体部署,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与闵行实际相结合;坚持远景规划与近期突破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继承经验相结合,为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了基础和指引。 二、理清思路,搭建规划整体框架。 规划编制总结了闵行教育的发展历程、阶段特征;理清制约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闵行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开展7个重点专题研究,形成15份专题研究报告,基本确立了闵行教育“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发展路径、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召开了“十三五”规划大讨论活动,并组织了2次市级专家咨询会,通过不断的讨论、聚焦形成了规划的概念稿。 三、精心研制,形成教育规划讨论稿。 在形成概念稿的基础上,区教育局召开了局科室长、校园长座谈会,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座谈会、专家咨询会,根据各方代表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立了“十三五”闵行教育“保障公平、创新治理、优化生态、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创新四个治理体系”的发展目标,确立7项主要发展指标、规划“十三五”教育发展八大任务及九个重点项目,从而形成了闵行区“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讨论稿。并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讨论稿多次进行修改和完善,切实保障“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质量。目前,闵行区教育局已向区政府发改委提交规划讨论稿。(闵行区教育局)     【职业教育】   崇明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深化职教改革,加快发展步伐。 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共与25家企业签约,将行业组织、公司企业以及职校联合起来,形成教育需求信息的汇集平台,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平台,教育模式探索的创新平台。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学术交流等机制,加强校企、校际合作,实现无缝衔接,促进双方互惠。   二、促进产教融合,推进体系建设。 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目标,截至目前,共与集团内5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培养,促进就业对口率提升;积极实践中高职、中本贯通教育培养模式,分别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贯通培养,截至目前,共录取350名学生。   三、开展对口支援,带动中西部发展。 先后与喀什地区技工学校、乌鲁木齐高级安装技工学校和贵州地区3所学校进行校校合作,开展与喀什、乌鲁木齐等地区企业共同开发“新疆内职班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的研究课题,以课题引领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两地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四、积极服务民生,促进职业培训。 形成以县社区学院和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村民学校为基础的职业培训网络。每年约完成职业技能(含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次,其中约30%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20家培训机构已开展老毛蟹养殖、白山羊饲养、黄金瓜种植等10多个项目,完成技能类培训及环保知识等社区教育共5万余人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崇明县教育局)     【教师工作】   松江区全面推进第三轮“强师兴教”三年行动计划   一、构建师资发展保障体系。一是健全教育人才引进机制, 严格教师招聘标准,规范招聘流程,与知名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人才招聘“选苗计划”,加大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学科专家及高层次教育科研人才引进。 二是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素养, 将师德培训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学分培训内容,建立师德监督体系,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是探索校本研修管理机制, 强化校本研修资源建设,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优化学科教研组建设。 四是拓展教师教育优质资源, 完善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机制,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落实与国内外高校合作,筹划实施英语教师口语、数学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等合作项目。 五是推进人事聘用制度改革, 实施区内中小学(幼)教职工编制互补余缺,建设松江教育人才服务平台,提高绩效工资实效性。   力争三年,招聘千名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引进高层次教师和高级教育管理人才2-3名,培养80名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育5-6门市级共享课程,开发12-15门区级共享课程,开发20门区级校本研修特色课程,评选10-12个校本研修特色项目,20-22个校本研修发展项目,评选30-32个优秀教研组。开展“百名硕士”培育工程,建设5-6个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基地,开发200门教师网络研修短课程,建设并利用好云间课堂、百课讲堂等信息化六大工程,完成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二、实施“卓越校长”行动计划。一是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全面实施竞聘制和任期制(四年),构建民主推荐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完善干部竞聘机制,保障自主报名、竞聘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以及公示等竞聘环节公开、公正。 二是丰富校长队伍培养机制, 提升校长六大专业领导能力,构建“三级、四类”分层分类干部培训体系新机制。 三是强化干部队伍管理机制, 创新党管干部方式方法,加强干部过程管理,形成“教育家办学”的引导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搭建能力施展平台和教育论坛平台,提供专项基金资助和教育管理成果发表平台,支持校长参加高层次的各类教育高峰会议和论坛。   力争5到10年,实现校长队伍中学高级职称比例从48%提升至65%,培养5至10名上海市知名校长,新增特级校园长3至5名,储备100名左右校级青年后备干部,新增50名左右80后校级干部。与30名上海知名特级校长、教育理论专家建立“双导师”带教协作机制,每年至少派出一批次(20名左右)骨干管理人员赴境外参加主题化集中培训。   三、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深化骨干教师梯队建设, 优化“教坛新秀-学科名师-首席教师-政府津贴教师”四级骨干教师梯队结构,开展市“双名工程”、“优青项目”推荐工作,加强各镇(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完善骨干教师分层培养, 构建课题引领、项目推进、任务驱动式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建设学科高地,开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设立骨干教师学术成果出版支持计划,开展骨干教师履职量化考核。 三是发挥骨干教师引领辐射, 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学科高地顶层设计及课程开发,组建学科教学指导团。   力争三年建立并完善1-2个双向互动的骨干教师国际交流项目,2-3个较为成熟的学科高地。培养3-4名特级教师,20名享受区政府教育津贴人员,20名区首席教师,约230名区学科(德育)名师。建设30个学科发展共同体,成立50-60个名师教学指导团,带教指导2000名左右青年教师,录制800个左右精品学科讲座。   四、推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是规范青年教师分层培养, 建立阶梯式青年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见习期教师规范化培训,2-5年教龄教师岗位适应性培训,5年以上教龄教师提高培训(开办青年教师教学研修班,组建青年教师训练营,成立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 二是优化青年教师评价考核, 完善青年教师校区两级考核机制,实施见习期教师考核、2年教龄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考核、3-5年教龄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测试等基础性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优、骨干教师评审、职务晋升等主要依据;开展“1-5年教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青年教师人文素养系列活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活动等发展性考核项目。   力争三年培养500名区级教坛新秀,拓展并发挥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的作用,组建10个青年教师学习沙龙,优化与合理使用青年教师培养课程,建设10门左右见习期指导教师精品培训课程,努力造就一支师德师风好、专业素养高、整体发展均衡的青年教师队伍。(松江区教育局)     【简讯】   ▲“2015年上海市最佳阳光体育活力园丁、阳光体育达人系列评选主题活动”近日在上海市儿童艺术中心举行。活动共有400余位候选人参加,经网络票选、专家评审,最终10名校长、体育教师及学生代表获得各单项奖,43名师生代表获各单项提名奖。活动当天,洪雨露、侯晓梅等获奖者与姚明、张怡宁等14名体坛嘉宾共话校园体育话题。(市教委宣传处)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与普陀区人民政府深化战略合作共建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旨在对接国家安全战略和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立足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关注国内外网络空间安全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着眼当下网络安全形势,提升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整体实力。(华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