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育信息2014年第21期

27.10.2014  20:13
目  录   【重要活动】   上海市深化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获审议通过   副市长白少康到上海公安高专调研   【就业工作】   截至9月1日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85%   【开学工作】   上海交大多措并举帮助新生启航大学生活   【学生培养】   上海大学六类本科生导师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基础教育】   黄浦区教育局三项举措推进区域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简讯】
  【重要活动】   上海市深化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获审议通过9月10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扩大会议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市委副书记应勇,市领导屠光绍、徐麟、艾宝俊、沈晓明、侯凯、姜平、尹弘、钟燕群、时光辉、蒋卓庆等出席。副市长翁铁慧汇报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韩正强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之一,这项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全社会高度关注,牵一发而动全身。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出台的上海《实施方案》,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力求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更好体现科学性和公平性。要权威发布、准确解读,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有序推进这项改革工作。   韩正指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高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上接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下连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项改革不仅为了发展,也体现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全社会高度关注。上海的试点方案是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出台的实施方案,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深改组的部署,力求更好地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着眼于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体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改革的目标取向是科学性、公平性,以科学的制度来保障和维护公平。要权威发布和准确解读《实施方案》的内容,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要有序推进这项改革工作,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市教委办公室)   副市长白少康到上海公安高专调研9月10日上午,副市长白少康到公安高专慰问师生员工并调研。调研会上,白少康观看了学校工作简介片,听取了工作汇报。他充分肯定了学校近几年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指出,近年来学校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实现了“国内示范”的目标,二是改革创新迈出大步伐,在教学、管理、科研、训练等各方面都有创新;三是各项教学训练成果硕果累累。   白少康对学校进一步改革发展提出六点要求: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政治育人、政治建警摆在首位,为党的事业培养专门人才;二要坚定目标定位,围绕“亚洲一流、世界先进”的目标,认真研究推进各项措施;三要在把握教育训练内在规律上下功夫,服从服务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坚持面向实战、面向基层、面向一线,深刻认识、深入把握现代警务和公安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四要坚持改革创新;五要坚持从严治警,抓好队伍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六要切实做好学校各项保障,加大优秀干部在校内外的交流力度。(公安高专)   【就业工作】   截至9月1日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85% 2014年,上海高校实际毕业学生16.86万人,与2013年基本持平,其中研究生3.46万人,本科生8.62万人,专科生(高职)4.7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市毕业生就业率为95.85%,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其中签定就业协议62.54%,定向委培2.68%,参加国家地方就业项目0.29%,升学8.73%,出国6.02%,合同就业和灵活就业15.59%(包括自主创业人数为704人,占0.42%,同比上升0.14个百分点)。   上海高校毕业生中签约上海用人单位的人数为7.99万人,分布在22个行业中,签约人数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制造业占25.4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13.30%,金融业占9.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7.20%,教育占6.52%。   今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落户审批已通过11104人,其中博士生1275人,硕士生9609人,本科生206人,专科生(高职)14人。   2014年,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总数为67088人,其中研究生5421人,本科生34403人,专科生(高职)27264人。截至9月1日,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6.22%,尚未落实就业的上海生源毕业生数为2533人,其中研究生242人,本科生1205人,专科生(高职)1086人。(市教委学生处)   【开学工作】   上海交大多措并举帮助新生启航大学生活 一、创新寝室分配机制。 打破常规的按照学号、专业等编排班级和宿舍的方式,根据新生调研结果,根据学生的作息习惯、运动体育、文艺爱好、休闲兴趣、益智娱乐等分配宿舍,营造和谐良好的寝室氛围。 二、全面实行“新生助飞计划”。 组织老生暑期返乡期间走访刚被交大录取的新生,传递大学学习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做好暑期规划,并及时将学校助学政策与补贴送到家庭经济困难家庭。 三、开设新生报到“绿色通道”, 为新生赠送价值逾3000元的“爱心助学礼包”,困难新生缓交一切费用,先入学注册报到,后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等渠道再缴纳费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零负担”入学。 四、把握入学重要契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开学第一天由校党委书记为新生上第一堂课,介绍校史校情,鼓励茁壮成长,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以“开学第一天,写下红色誓言”为主题,鼓励广大新生在入学伊始就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发挥党的引领作用。 五、为新生准备《大学元素表》, 将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各阶段的关键动作一一点出,以创意的设计、生动的语言让新生们对大学有更立体的印象,尽早规划大学生活。(上海交大)   【学生培养】   上海大学六类本科生导师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上海大学在多年推行导师制的实践过程中深刻意识到,仅靠现有单一面上的导师制已无法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的要求。为此,学校在校级层面配置学业导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院、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和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设立六类本科生导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剑桥模式”导师制。 导师来源灵活多样,年龄性别不限,学科背景各异,旨在探索和尝试不同背景的教师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学校在社区学院选取一栋独立的理工大类学生宿舍楼进行试点,按师生比1:8的比例进行配置,每位导师负责两个宿舍的8名学生。“剑桥模式”导师不受工作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完全自主地开展工作,可带领其学生一同喝咖啡聊天、一同进实验室观摩,随时随地了解学生情况。学校为“剑桥模式”导师提供各类资源支持系统,包括社工小组、课程导师、项目导师、朋辈导师及专项经费等,导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资源配置。   二、新生导师制。 新生导师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和聘任,主要职责是对新生进行学业辅导和励志教育。学校建立新生导师库、网上导师平台、本科导师办公室、导师office hour等制度;并设立四大支持平台,即《成才之志与求学之道》系列励志讲坛与沙龙,《大学问与答》、《数学探索俱乐部》系列自主学习平台,科创项目平台,素质拓展平台。新生导师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见面谈心,每学期至少组织或指导学生参与一次学术或实践活动,每名申请科创项目的学生有一名以上导师担任指导教师。   三、“一对一”导师制。 按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标准,选聘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导师,一名教师带一名学生,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创实践能力。导师与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动态管理。学校在“钱伟长学院”、实施大类招生的一年级新生的人文基础班、经管基础班和理工基础班及五个卓越工程师班等9个单位试点“一对一”导师制。试点单位每位学生全部参与或观摩所带导师的课题研究;师生共同协商制定学生个性化课外培养方案。   四、住宿导师制。 教师进驻学生宿舍楼,担任楼宇导师(舍监),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率先在社区学院学生宿舍楼配置楼宇导师(舍监)。楼宇导师根据学生需求,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育人方式。导师每周在学生宿舍固定咨询时间不少于半天;每月至少开设一次讲座或沙龙;每学期至少策划一个学生创新项目。同时,在楼宇设置导师信箱并公布联系方式,方便学生及时沟通。学校划拨专项经费,资助楼宇导师开展各类活动。   五、学术导师制。 导师职责是使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经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入自己的科研项目或课题,通过让学生完整经历导师的科研过程,初步具备独立承担科研的能力。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每学年要完成“五个一”的规定动作:与学生交流一次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完整见习一个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加至少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指导学生至少读一本专业书籍;给出一份对学生的成长建议。   六、社团导师制。 由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为社团提供专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团导师须对社团运作的项目给予指导,在社团骨干的培养上发挥作用,组织或带领社团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科创竞赛等,使社团的科研创新氛围浓郁或社团文化内涵得到提升。社团导师每学期应与社团主要负责人共同商定活动计划;与每一位社团成员至少谈一次心;带领社团组织或参加一项校级及以上比赛等;任期结束时为社团今后的发展给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上海大学)   【基础教育】   黄浦区教育局三项举措推进区域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日,黄浦区教育局召开小学校长会议,明确工作举措,共同推进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以“绿色指标”为导向,逐步建立健全区、校两级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逐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以专项课题等形式深化理论与实证研究,注重内涵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小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利用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检测反馈,会同区教研室对区内各校进行数据解读与分析,帮助学校发现问题与不足,进行针对性指导;充分利用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检测数据,督促学校初步形成校级质量保障机制与管理流程,以科学管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学校以科研带动发展,树立课题研究意识,将相关研究与市区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相结合,以科研提升质量。   二、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推进“零起点”和“等第制”。 在去年黄浦区先行试点实施的基础上,以“零起点”为突破口,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结合区教院编写的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教学实践指南,以区“基于标准的小学一年级教学公平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指引,帮助学校在过程中积累有效经验与做法,形成相关成果与案例;积极开展对评价的研究,探索“等第制评价”“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的研究,力争有所突破。   三、推进区域合作交流,力求实现校际优质均衡。 积极推进区内各教育协作块的协同合作,就硬件设施、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的协作与分享进行有益尝试,为全面提升协作块内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课堂改进、质量考核等工作水平积累有效经验;针对本学年新到岗校长较多局面,建立资深校长与新校长一对一牵手制度,使新校长迅速成长;汇总遴选区内各学校优秀校本课程与特色教师资源,形成区级共享特色课程菜单。借助优秀校本课程,探索特色教师区内柔性流动、特色课程区域共享的有效途径。(黄浦区教育局)   【简讯】   ▲9月8日,市教委官方微信“上海教育”正式开通。 微信公众帐号为“SHMEC-xwb”。(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   ▲9月10日,上海市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发展中心成立,该中心由市教育工会与市教科院、上海交大、同济大学、黄浦区教育局等单位合作建立,分别在同济大学和卢湾中学设立咨询点,邀请资深教授专家为教师提供现场咨询,并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市教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