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刊发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 《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29.05.2018  11:06

【编者按】5月29日《解放日报》第9版“思想周刊”专栏刊发我校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认为:马克思之伟大,不仅在于他有广博的学问、深邃的思想,更在于他以如炬目光,给了这世界一线光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具体的词句、论断在多大程度上能适用于当前和未来社会,而在于其具有一种追寻人类正义和光明的普遍精神。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有些人,是人类的智慧,如老子,如亚里士多德。有些人,是人类的圣哲,如孔子,如耶稣。有些人,则是人类的良心,如马克思。

65岁,短暂一生,马克思联手恩格斯留下了49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他写作的中心,简单地说就是为“弱者”呐喊和代言。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的,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1848年2月,人类思想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小本子,大风暴,一下子掀动了整个世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把关怀的深切目光投向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命运,以“社会公正”的目光丈量整个现实世界。

写作《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马克思不到30岁。这个年龄,我们在做什么?可能在为写博士论文找资料、设计提纲,也可能还处于职场新人的调整期吧。马克思却拍案而起、仗义执言,为拯万民于水火探索新路。

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屡遭当时政府的迫害。他的四个孩子童年夭折,一个女儿死后甚至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0页中,马克思有这样的自白:“使我能够支配时间特别受到限制的,是谋生的迫切需要。”这指的是,当时他不得不暂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写作,而为美国进步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以获得一些稿费来支付日用开销。马克思还曾感慨:“我在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斗争,可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时间却往往两倍于此。

尽管生活窘迫,马克思却是一个充满生活光彩的人。他诙谐幽默,性格坦诚直率,喜欢说俏皮话。丢开书本和稿件时,他会与朋友聚会,且喜欢作“机敏的答辩”。他的黑眼睛似乎总是在浓密的眉毛下“快活地嘲弄地闪动”。

马克思还是慈祥宽厚的父亲。他常说:“孩子们必须教育他们的父母。”对女儿来说,马克思更像一个伙伴。她们不叫他“父亲”,而叫他“摩尔”——由于马克思黑色的面孔和乌黑的头发、胡须,孩子们给他取了这样的绰号。

德国社会活动家李卜克内西在谈到马克思时说:“他讨厌声望,追求声望的行径更使他愤怒。”1877年11月10日,马克思在写给威廉·布洛斯的信中说:“我们两人都把声望看得一钱不值。举一个例子就可证明:由于厌恶一切个人迷信,在国际存在的时候,我从来都不让公布那许许多多来自各国的、使我厌烦的歌功颂德的东西;我甚至从来也不予答复,偶尔答复,也只是加以斥责。恩格斯和我最初参加共产主义秘密团体时的必要条件是,摒弃章程中一切助长迷信权威的东西。

总之,马克思之伟大,不仅在于他有广博的学问、深邃的思想,更在于他以如炬目光,给了这世界一线光明。他以激扬人类正义的满腔热忱,给了这世界一份温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具体的词句、论断在多大程度上能适用于当前和未来社会,而在于其具有一种追寻人类正义和光明的普遍精神。

(原文刊载于2018年5月29日《解放日报》第9版“思想周刊”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