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授从"都上课"到"上好课" 中医大率先提升目标

24.03.2015  13:13

上海网2月28日消息:2014学年—2015学年,上海在首批高校中全面实施“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行100%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第一个学期过后,完成情况如何?

在沪上4所正式试点高校中,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唯一在计划实施之前就“100%”达标的院校,全校319名教授、副教授全员参与了本科教学。在上海中医大有一句“行话”:与“100%教授都上课”相比,“100%教授都上好课”更难。

真的好课,往往下不了课。连续几次被学生评为“金牌教师”的中医大教授杨柏灿,课堂不用点名就挤得满满的。下课铃声响起时,师生们还在讲台上下互动,下一堂课的学生已经赶到教室,站在窗口门外旁听。

中医大的教授,往往功夫在课外。

副教授袁开惠主讲《医古文》,相当于中医界的古汉语。每次开始授课,她便留给学生邮箱、电话、飞信、微信,让他们的困惑和疑问随时能找到出口。

中医药讲究师承带徒,杨柏灿在上完《中药学》或在上课过程中,总叫10名左右学生跟他到临床抄方。

教授上课的另一个重要指针,指向“非教授”,尤其是带动青年教师成长。从去年开始,中医大就规定,中青年教师加入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后,每周一到周五的白天,以及每周两个晚上,都应在办公室坐班答疑。“金牌教师”杨柏灿向青年教师传授了上课秘诀,“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一定要融合在课堂中。如果教学内容都来自我的实践,不可能不吸引学生。

无论教授还是非教授的课,要让100%的课都变成好课。”中医大副校长胡鸿毅教授说,这是中医大正在探索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