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夫妇用音乐唤醒“星星的孩子”

12.08.2014  13:59

  这个暑假,洋洋(化名)走进了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考级现场,熟练而悠扬的乐声,让人很难将眼前的这个孩子和自闭症联系在一起。

  在上海,有一对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夫妇,12年致力于音乐对特殊儿童的干预和研究,帮助了包括洋洋在内的很多孩子。他们就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张文禄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张馨。

  日前,两人的著作《音乐元素与特殊儿童教育干预》出版,用长期试验数据证明:对自闭症、智力落后、视觉障碍等特殊孩子,音乐教育干预可在不同程度激发他们的潜能。

   自闭症孩子联欢会弹琴

  洋洋今年15岁,3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他曾经只会用一只手指敲击琴键,10周的音乐教育干预后,他自信地走上学校联欢会的演奏台。两年后参加了钢琴考级。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洋洋妈妈看到了张馨和张文禄合作的《特殊儿童游戏化音乐活动60例》一书,心力交瘁、心情急切的洋洋妈妈找到两位老师,请求对她的孩子进行音乐干预。

  两位老师当即对洋洋进行了包括音乐能力测试在内的全面了解。在情感社会中,洋洋大多数时间处于自我状态中。当他在弹琴时,如果老师与他一同弹奏,他会将老师的手推开。在协调性方面,手臂、手指动作僵硬、扭曲,而且一开始只能用右手食指弹琴。

  针对这一情况,张馨从洋洋熟悉的法国儿歌《小星星》入手,“一开始并未按照通常钢琴教学的路径要求他弹奏,只是在他用右手食指单手弹的基础上,加进左手食指弹奏,要求双手会弹”。

  洋洋开始学习新乐曲《“”的故事》、《森林里的小木屋》、《小号之歌》等。这些乐曲在技术技巧上都有不同的要求,难度也不断加大,这对自闭症儿童理解能力和手指肌肉、手臂力量控制、动作的协调能力等要求很高。不过,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下,他已能够按照要求弹奏。

  2012年12月底,洋洋在学校迎新年联欢会的舞台上表演了钢琴小曲,赢得热烈掌声,他的父母在台下热泪盈眶。

   音乐对特殊儿童影响很大

  在张馨、张文禄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洋洋的奇迹只是其中一段精彩的乐谱。实际上,夫妻俩进行特殊儿童的音乐干预研究,已有12年。

  2002年,在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任教的张馨在特教专家、院长方俊明的倡导下,开始投身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从那时起,他们几乎每星期都要到特殊教育学校访问、调查、观察、学习。

  2004年,夫妻俩到本市一所辅读学校做过一组教学实验,随机召集6个智力落后的孩子参与。张馨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非常短,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大家集中注意力。后来,两位老师选择了用乐器来进行干预教育,“我们请孩子们敲音块,6个孩子各自拿着6个不同音高的音块,一起合奏《小星星》,这样就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几个月后,很多老师反映,这些孩子在节奏感、秩序感以及注意力保持上,得到很好的增强。前几日,张馨在一所职校看到了10年前辅读学校里练习过敲音块的一位孩子,张馨和他打招呼,孩子摇摇头表示不记得她了,张馨又问:“你还记不记得当年和我们学习过什么呀?”她边说边模仿敲击音块的动作,孩子一下子打开记忆的匣子,激动地说:“我记得,我记得我们敲音块!

  2002年至今,张馨、张文禄夫妇在本市长宁、宝山以及外地的多所学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干预教学,部分学校已将他们的方法引入日常教学。最近,他们的《音乐元素与特殊儿童教育干预》出版,更系统阐释了音乐对于特殊儿童的影响和具体操作实例,获得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张馨、张文禄夫妇表示:“音乐对特殊儿童的影响很大。我们会持续地把研究做下去,也许可能教了半天,他们并不记得我们是谁,但是,只要音乐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烙印,起到帮助,那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