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支教定西】身边的“萌物”之二 ——甘肃定西支教手记(十)

06.08.2014  20:30
  村民家的“萌物”         在支教的下半学年,都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工作,我们对这个宁静、平和的小村落也越来越有感情。天气渐暖,天也长了,我们吃完晚饭会出去溜达溜达,庄稼地、山间、农户家,我们好奇地探索着这个村庄的每个角落,原来,村民家里也有不少“萌物”哦。       有一次,我们在村里最热闹的街道上边聊边走,忽然发现一家餐馆门口有个大纸箱。同行的老师说:“你看!”我定睛一看,发现大纸盒里居然养着鸡!养殖方法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村民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不过有点残忍,过几天它们就要被餐馆杀掉了……

      还有一次,我走到一个农户家门口,头一次看见了散养的鸡。我心情有些激动,想都没想就冲了进去。结果,村民家里有看家犬,见我横冲直撞,狗急得跳起来冲着我咆哮,幸好有链子拴着它,不然小命都没了。回学校的路上,我又经过这户人家,大狗还是凶猛地咆哮。估计在它眼里,我已然成了偷鸡的嫌疑犯了~哈哈!

 

 

      有时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会邀请我们去家里坐一坐,吃上一碗本地特色的浆水面、臊子面,去田里转一转,听他们讲自家的故事,体味一下真正的乡村生活。

      在他们的家中,最常见的萌物就是羊和猪。羊的数量多,一般在10只左右,特别符合村子里随处可见的标语——“户均十只羊,轻松奔小康”。猪的数量不多,一般也就一两头。按照当地的风俗,每年过年都要杀一头猪。过年吃一些,剩下的做成腌肉和臊子,炒菜的时候放一些,可以用一年。上学期末,经常会看见村民杀猪,我们都胆小,不忍直视。

 

萌宠与我         今年3月,刚刚开学不久后的一个下雪天,“小萌物”闯入了我们的生活——一只黑白相间的小花狗,小小的,特别会卖萌。3月的定西还是天寒地冻,小家伙冻得不行,会趁人不注意跟进屋里,蜷缩在扫把上。后来我们决定收养它,它也越来越精,知道炉子旁边最暖和。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我洗碗,它守着炉子呼呼大睡。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面条,因为当地人太爱吃面条,顿顿吃都吃不腻,嘿嘿。       后来,面条成了学校里的名犬,调皮的学生还会学我喊:“面条,吃饭啦!”       小狗与小孩也真是好玩伴。洗碗的时候,两个小家伙就一起在我跟前晃悠。小孩是隔壁女老师的孩子,鬼机灵。他在我屋喝雪碧,一个劲说辣,还一个劲地喝。后来他妈过来了,他瞬间把雪碧放桌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哈哈哈!       流浪狗总是饥一顿、饱一顿,只要有吃的就拼命吃,没有停的时候,也没怎么吃过肉。所以,我一开始喂面条吃肉的时候,它都得被卡得直咳。后来它也认人了,晚上就趴在我们门口“miumiu”地叫。我们给它搭了窝,它还真钻进去了,给我兴奋得呀!赶紧灌了个暖水瓶给它。跟大学里的流浪猫比起来,还是小狗容易伺候啊。

 

 

      学校里还有个“小白”,是一名老师前两年收养的小母狗,已经是妈妈级的“人物”了,生过好几窝小狗。这不,最近又喜添新丁,校园里又多了3只小萌宠。面条的性格似乎随主人,终日懒洋洋的,甚是享受,也越来越粘人,我们走到哪它跟到哪,散步它跟着,吃饭它也跟着,坐班车进城它“护送”我们到车站,再和它的小伙伴们溜达着回学校。我把它和小伙伴命名为“三大护法”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