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研形态 提升教学能力:上外举办虚拟教研室建设交流会
虚拟教研室作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一种全新形态,教育部首批建设试点启动已近半年。8月24日,我校教务处举办了“虚拟教研室建设分享交流会”,特别邀请校内外首批试点虚拟教研室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建设成果,分享建设思路,共同规划进一步的发展。全校各教学单位教学负责人、基层教学组织代表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共40余人参与了本次线上分享活动。
本次活动由上外教务处副处长徐旻主持,教务处处长王风华教授致活动开幕词,王处长指出,虚拟教研室是将信息化智慧教学手段与教学研究活动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是“智能+”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探索。目前我校入选的三个全国性虚拟教研室已经组织了不少精彩纷呈的教研活动,辐射效应初显,师生收获颇丰,积累了很多建设经验。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校很多教师参与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编撰,虚拟教研室也将在三进工作的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希望我校基层教学组织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锻造出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引领。
交流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李先春教授首先带来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育心理学拔尖人才》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建设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的目的和原因出发,结合心理学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分享了建设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李教授指出了虚拟教研室建设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从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入手,开展研讨活动,进行教师技能培训,完善培养体系,构建知识图谱,开发精品课程,撰写教材,利用智能手段实现资源共享,有机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从线上到线下以及到混合式教学,借助虚拟教研室与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紧接着,上外法语系副主任王圆圆老师分享了“法语专业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一些经验,主要介绍了法语系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四个主要阶段:前期建设基础、线上活动组织、组织架构建设、虚拟教研室网站建设,还交流了下半年虚拟教研室的工作计划。王圆圆老师强调了目前法语系着力进行的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搭建“四位一体”框架体系和“三圈层”育人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化和常态化进行。打通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实现思政主题的全面融入。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提交课程思政简报,组织线上研讨活动,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交流研讨。法语专业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不是一门课程教研室,而是跨地区、多课程共建的一项教学改革,以课程为依托,由不同学校合作共建,协同探索法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创新。
上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马宝君教授随后分享了信管虚拟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的心得。马宝君教授从科教融合的角度出发,认为虚拟教研室是通过智慧技术对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延伸和扩展。他提出,虚拟教研室的推广主要由两个方向,一是组织汇聚,二是推广辐射,将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经验整合起来,打破独立发展,推动高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协同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优秀教师培训资源库,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完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开展教师技能培训,组织专家研讨,建立协同联动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以钉钉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为宣传窗口,不断提高影响力,完善学科平台建设。
上外英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分享了在建设“英语专业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过程中的体会,着重强调了教师能力的发展对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重要意义。王欣院长指出,教师能力的提升会直接带动整体课堂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借助网络数字资源,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将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辐射到更多的院校和老师。以“研究型”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和师资队伍优势,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示范效应。王欣院长提到,通过建设研究型课程的虚拟教研学术共同体,打破了不同层次的限制,无论是课程建设、教学创新还是人才培养,示范效应已初步显现。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给年轻教师传递了团队的力量,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分享结束后,参与活动的老师就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机制和资源共享过程中的众多细节与校内三位教研室负责人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俄欧亚学院钱琴老师也介绍了参与《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编写工作的情况,并对下一步筹备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谈了设想。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以此为契机,学校将围绕课程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改革等主题,继续探索以虚拟教研室为代表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与路径,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和保障。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钱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