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实施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 引导教师潜心教学

28.02.2015  17:51
      从2014年9月新学期开始,本市遴选4所试点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和4所培育高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率先实施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将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作为强制性指标。市教委以2013-2014学年授课教师人数为依据,予以下拨激励经费,但明确要求各高校不得“撒胡椒粉”,而要真正发挥好其激励功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各试点高校根据既定的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已有工作基础,探索出不少有益经验。比如:有的试点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组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为基本单位,团队运作实行负责人责任制,以双向选择的方式组建,对教学团队先行实施本科学生全程导师制、教师弹性坐班制、坐班答疑制度和校内自习辅导制度。在激励经费投入也主要聚焦教学团队,实施学校直接投入到团队和通过学院间接作用到团队相结合的方法,投入路径主要根据承担任务和完成质量,向教学团队(30%)和二级学院(70%)分别切块核拨激励经费,实行分级管理。再如:有的试点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打破原本按学科分类的教研室体系,根据学校本科教学要求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建立了“1名首席教师+3-5名正高主讲教师+若干名青年教师+1名行政秘书”的团队模式,学校综合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等,下拨激励经费给每个教学团队,每年对团队进行评价;每个教学团队的激励经费由首席教师负责分配,禁止平均分配;教学不合格者不予以激励,且需退出教学团队。

令人欣喜的是,骨干教师激励计划的实施真正体现了绩效导向,用增量撬动了存量,在分配制度的“活”字上下了功夫,效果初显。

2015年,市教委还将深化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今年,市教委将继续推行本科教学改革三个“一批”,即:新增一批精品课程、全英语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规划一批优秀教材。与此同时,重点强化本科教育教学评价。今年,市教委将出台统一的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各高校要根据这个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起五年一轮的本科专业自我评估机制,健全高校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在各高校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市教委将构建完善针对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