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荣获13项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教师节前夕,我校获奖代表赴京领奖

12.09.2014  18:56

  9月9日,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校长陈群教授、教育科学学院李政涛教授、体育与健康学院季浏教授、教育科学学院徐国庆教授等作为获奖代表赴会领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在日前公布的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我校共有13项成果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作为参与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奖总数与一等奖获奖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并列的国家级奖项,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政府类的最高奖励,每四年评选一次。自1989年举办首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以来,迄今为止,已举办七届。从2014年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又分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三大类。

教师节前夕,我校获奖代表赴京领奖

  我校此次在三个领域均有一等奖获奖项目。《着眼“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属于高等教育领域,是近年来我校各院系和各部门在探索和实践师范生培养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由校长陈群牵头申报。2007年以来,我校前瞻性地应对当前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推进教师教育的重大转型,明确卓越教师的目标和规格,制定了以提升学生的育人育德能力、专业决策能力、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实施策略。在加大招生改革力度,选拔乐教、适教优秀学生的基础上,我校进行了本硕统筹谋划,构建了“4+N+2.5”的教师培养模式,建成了丰富而优质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基于教师职业的实践性特征,设计和整合了全程渗透、全员覆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配套保障资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借鉴名校育人经验,成立了孟宪承书院,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探索师范生养成教育新模式,并率先实施“卓越教师海外研修计划”,拓展视野、激发潜能,培育兼具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教师。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整体提高,破解了教师教育瓶颈难题,在全国同类院校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卓越教师培养的经验、举措和成果,对于包括师范生培养在内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叶澜教授领衔完成的《“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和体育与健康学院季浏教授领衔完成的《中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同获基础教育类一等奖。

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自1994年始,历经探索性、发展性、成型性、扎根性、生态式推进等五个阶段,是持续至今达20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之重要基础性构成。目前已有近百所学校,近千名教师,数万名学生参与研究,研究团队研课达3万余节。该项成果根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对学校培养新人的改革要求,针对学校教学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忽视人、忽视学科和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忽视学生积极、健康、主动发展”等根本性问题,以整体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交互生成为主要方式,进行深入学校教学实践的贴地式、长年段的持续改革研究。形成了“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系列理论;创生了教学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新形态;创制了为教师日常改革所用的“教学设计表”、“全程评价表”等系列“新工具”;出版了直接指导中小学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和系列课型;闯出了区域内以校际合作为载体,生态式推广改革成果,提高学校内生力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创造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培养新型教师的新理论和新经验。

作为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教授十年来针对我国“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突出问题,带领团队在全国建立了300多所教学实践研究基地,率先将体育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中国式SPARK体育教学模式探索、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等教学实践研究作为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并以创新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探索,取得了大量的教学成果。这些成果既使基地学校显著受益,又辐射到全国所有省市,主要包括300多所基地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报告;指导基地教师撰写并发表了近百篇教学研究论文;率先引进和出版美国SPARK体育教学模式,并进行本土化适应与创新,初步形成中国式SPARK体育教学模式;率先带领基地学校设计多元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研发两套深受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欢迎的评价系统,并获软件著作权;在实践探索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论体系,如出版了30多部著作、教材、培训课程及200多篇论文。

        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徐国庆教授领衔完成的《实践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上海市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属于职业教育领域。该项成果聚焦实践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从2004年开始经历5年的研究与开发,2009年开始经历近5年的应用与推广。通过构建实践导向课程理论,探索任务引领、项目驱动课程模式,研发“三层四环”标准化课程开发技术,组织和指导教师系统进行专业课程改革,使得上海市不仅在中职教育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而且使项目课程成为全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

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积聚资源,创造精品,不断增强教师教育领域的引领力,强化优势,提升服务,走有华东师范大学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学校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扎扎实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及时总结办学经验,培育教学成果。           早在2012年,学校即启动了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培育调研会,学校与各院系共同梳理人才培养历史脉络,提炼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发掘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力。2013年底和2014年初,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先后启动了第七届上海市级和国家级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校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和院系通力合作,利用寒假时间与知名专家、申报团队一道开展交流与研讨,就选题定位、提炼成果、整合材料、有力论证、挖掘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轮研讨,不断优化申报材料和建设成果展示网站。在学校和教师们的齐心协力下,我校顺利完成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各项申报工作,并在评选中获得佳绩。

历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出的成果是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富于创造性的劳动结晶,充分展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代表了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已经成为教育战线的一个著名品牌。今年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有1320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48项、二等奖1167项。其中,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共452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共45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共41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48项、二等奖367项。

附: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我校获奖名单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获奖等级

1

着眼“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

陈群、王建磐、戴立益、赵健、吴成领、荀渊、周彬、苟健、华春燕、吴薇、王玉琼、张华瑞、陈灵犀

国家级

一等奖

2

创建高校野外联合实践教学共享体系,开辟地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

郑祥民、杨胜天、王乃昂、王腊春、曾从盛、邓辉、林爱文

国家级

二等奖

3

开拓·创新·推广:大学语文建设三十年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谭帆、徐中玉、齐森华、程华平、彭国忠、归青、查正贤、杨焄、刘晓军、赵厚均

国家级

二等奖

4

面向教师教育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体系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吴庆麟、皮连生、庞维国、胡谊、沈烈敏、郝宁、周加仙、库逸轩、林立甲

国家级

二等奖

 

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我校获奖名单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获奖等级

1

实践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上海市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上海市交通学校、上海市医药学校

徐国庆、谭移民、匡瑛、李小华、鲍贤俊、陆国民、茅维兰、曾海霞、朱建柳、付雪凌

国家级

一等奖

 

我校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获奖等级

1

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

叶澜、李政涛、吴亚萍、卜玉华、王浩、丁伟明

国家级

一等奖

2

中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

季浏、汪晓赞、谭华、潘绍伟、董翠香、朱伟强

国家级

一等奖

3

江苏锡山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创新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唐江澎、夏雷震、佟柠、张克中、胡晓军、崔允漷

国家级

一等奖

4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郑州市教研室、江苏省锡山高中

崔允漷、周文叶、朱伟强、徐淀芳、周文胜、唐江澎

国家级

二等奖

5

基于师幼共同成长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学院

朱家雄、华爱华、李慰宜

国家级

二等奖

6

多目标、多主体、多途径中学校长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陈玉琨、代蕊华、沈玉顺、刘莉莉、王俭、杨全印

国家级

二等奖

7

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电化教育馆、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陈东珍、蔡蓓瑛、刘春玲、梁志华、马珍珍、孙爱青

国家级

二等奖

8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顶层设计与实验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宁波大学

张华、李雁冰、高振宇、仲建维、李树培、安桂清

国家级

二等奖

 

文字| 戴琪     图片| 教务处     来源| 新闻办     编辑| 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