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家谈】理学院陆爱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07.04.2015  02:03
        开栏的话:校园里,三尺讲台就是老师们的舞台,舞台上不乏精彩舞者,他们站在三尺讲台,引领知识春风,他们把上“”课当成做“”老师的基本标准,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思考着:什么样的课堂是大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怎样的教学才称得上有质量的教学。上好课其实并非易事,教师不仅要腹中有墨,还要口上有才;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滋润心灵。每年学校会以教学成果奖评比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为契机,推出一批教学上的“好成果”、讲台上的“好老师”,并把老师们对教学的经验、做法和思考汇集起来交流推广。即日起,本网联合校报编辑部、校方微博微信,在线开办“教学大家谈”栏目,登载收录于学校近年《教学经验文集》的作品,与广大教师共同分享教学经验、育人心得、实践思考与感悟。同时欢迎网络中的您参与本栏目,有意者请将稿件及1-2张教学个人工作照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文末附上您的姓名、所在学院、所授主要课程及联系方式,邮件主题注明“教学大家谈”,欢迎来电67792129、67792127咨询。   

                                                  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人物档案】陆爱江,理学院教师,主讲《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基础课程及《计算物理》《量子力学》等专业课程,2014年我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得主。
 



          从本科读到博士,我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老师,他们风格各异,各有所长。我佩服他们的学识,敬仰他们对待教学与科研的态度。在他们一板一眼地写着板书,激情澎湃地讲解着知识的时候,在看到导师为了出一本书校稿20多次还不放心,寄给我们每个学生帮着找错的时候,我看到的是“认真”二字,我感受到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份责任和爱。所以从我第一天走上讲台起,我想我应该做的就是——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帮助学生学会知难而进 
        理科课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抽象的,而且相对来说比较难。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知难而退,这一点令我很苦恼。大学教育多元化,学习难度自然不会小,没有做好这个思想准备在学习理科知识的过程中可能就要处于被动。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实现这个过渡。
        既然是过渡,就要允许学生慢慢来。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将很深的理论丢出去,这样做的后果多数情况下会把学生吓跑。我的体会是,由浅入深很有必要。学生不会反感老师像讲故事一样来讲知识,轻松的语调和欢快的节奏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对课程本身的畏惧感。而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例子,让学生在自己的完成中找到成就感,这样才会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当然,不可能永远都是简单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难题,帮助他们学会分析和解决,让他们相信通过学习他(她)也有能力来完成这样的问题。不断鼓励学生尝试,和他们一起挑战难题,让学生感受到和老师一起成长。
        有了几个阶段的培养,学生们对课程不怕了,才会喜欢,才会学得好。有了学生的配合我们老师才会更有干劲,更有成就感,对教学工作更有热情和创造力。当老师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做出成果,这种幸福感是每位老师最宝贵的财富。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大学课堂信息量巨大,每堂课讲的知识放在中学可能要讲三、四节课。所以把课堂内容讲清楚、讲透彻,需要老师做足功课。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素材,做好课件,设计好授课环节;课堂上要把握好节奏,重点突出地讲授每个知识点,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也要有张有弛;课后认真总结,批改作业,与学生讨论,及时答疑,保证教学质量。
        准备课件过程中我们需要找一些适合的视频、动画,读一些人物传记,一些科学史。要通过这些材料把课堂的内容充实起来,要让90分钟的课堂多些色彩。这对我们自己提出了要求——多学习。我们需要抓紧时间看书,尽量全面地了解科学背景;我们需要多听多问,平时多积累问题,在课堂上可以信手拈来;我们需要通过网上资源丰富课件,力求做得生动活泼而又简洁明了;我们需要对整体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每学期开学时我都会对学生提出要求,叫大家做到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但是现在能做到的学生并不多。怎么办?老师要帮学生来想办法。每次上课前几分钟我会把前一次课的内容复习一下,有时是出一道题,有时是列一张表,或点评一两道作业。短短几分钟,往往可以让学生更好牢记一些概念,改正一些错误。快下课时留个问题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调研,去主动学习。这些看似小问题,但它们的作用不可小觑。
        理科课程有个重要特点,就是离不开数学计算,而这类课程要想学得好就需要多做练习。现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很多人没有投入大量时间在学业上,更不要说去多做题多练习。我们就需要给他们挑选典型的题目,少而精,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有效掌握知识。同时,将这些题目穿插在讲授内容中,既丰富教学内容,也达到练兵目的。
        课堂上我喜欢讲些短小的故事或笑话。不是为了追求幽默的个人风格,有时候笑一笑可以帮学生提提神,也顺便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实践还证明,把一些教学相关的物品带到课堂上,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讲高斯定理,拿一张印有高斯头像的德国马克纸币给学生看,他们很兴奋,也更容易记住这个定理。我不是学心理学的,但是我觉得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摸索出一些心理学规律,比如有时人们的记忆是发生在主要事件的边缘,实在很奇妙。
        课后答疑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但很多学生忽视了答疑的重要性。作为老师我们还是每周坚持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答疑,解惑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堂内容,掌握知识要点。

                                            帮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学生包括学生家长对学习理科课程普遍存在的误解是:课本里的知识远离生活。其实现在的教学内容已很接近生活,比如我们的大学物理,举的例子都是跟生活紧密相关的,甚至是常识性的问题。比如汽车刹车、轮胎充气、防辐射等等,真是不胜枚举。而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问题,让他们更多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当学习静电场知识后,我们来讲解复印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复印过程中电场所起的作用。这样,当我们使用甚至维修复印机时,应该有自信比没学过这些知识的人更能切中要害。再如,我们把生活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引入课堂。我们计算PM2.5,介绍这个参数的物理背景,估算微粒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既有现实意义,又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经过高考训练,我们的学生可能更适应纸上谈兵,动手操作是他们普遍比较欠缺,甚至比较畏惧的方面,我们在实验课上尤其能够体会。实验课本来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获取一手最直观的科学体验,但是现在的实验课较难实现就课程设计初衷,有不少学生对实验课有埋怨和不理解。所以实验课更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通过实际的仪器、操作展现出来,这是一个体验过程,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

                                      希望学生学会“认真”对待学习与生活
        也许是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到了每一个人,包括我们学生和老师,人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对待一件事。但我们需要认真的态度,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们感觉到来自老师身上的这种态度,就像我的老师对我的影响一样去影响更多的人。
        当你认真做一件事,你会发现很多别人没发现的细节,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当你认真做一件事,你会心无旁骛,享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当你认真做一件事,你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可以依赖,可以让你的认真感染更多的人。当你真正地完成一件事时,你又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成就感和信心,激励你继续前进。所以我没有要求过学生死读书,我希望我的学生学会“认真”,有了这个法宝他或她完全有能力在今后的道路上学习掌握他所需要的知识,胜任他的工作,成功扮演他的社会角色。
        除了这些,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从教几年来,得到了很多老师、同事的指导和帮助,真诚地感谢他们!我可以在较短时间里学会准备教案、组织教学,真是离不开他们的教诲。我们学院里督导教学的前辈们总是对我充满信心,不断鼓励我进步。他们传授给我宝贵的经验,用长辈的关怀温暖着我,这是我坚守教学的动力,也是我们所有年轻老师的共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