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家谈】宋军:享受教学,感受生活

27.05.2015  17:33

     
        【人物档案】宋军,外语学院教师,主讲《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英语视听说》《综合英语》等课程,2014年我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得主。   

        从模仿名师,到糅合各家风范、有所创新,再到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在东华的三尺讲台上已走过十一个春秋。对教学的情感,也由最初的激情澎湃,到今天的平和宁静,将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去享受教学,感受生活。在日常的教学中感受、感知、体验着生活中的各种滋味,在生活中用心体会、有心积累,将有益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到课堂内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去。

                                                  换位思考,注入情感,构建有效课堂
        在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我所教授的学生多是一年级的新生,这是一群纯真又充满疑问的孩子们。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却因为不熟知、不适应环境而感到盲从。他们渴望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指导,却又因教师下课后的行色匆匆,而欲言又止。如果教师没能及时觉察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变化,主动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很可能将错过适应、规划大学生活的捷径。
        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慢慢了解到大学生看似独立的外表下,有着渴望和良师益友交流的情感诉求。教师情感沟通的能力和付出甚至超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身,对构建有效课堂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只有能够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才能根据授课话题,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创建时而轻松活泼、时而严肃深刻的真实互动课堂。这样的课堂对于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尤为重要,语言的灵活使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建立在师生间自然、真挚的交流之上。也正是意识到亲密情感关系对于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从教学之初,我便有意识地通过自我介绍、小组讨论、才艺表演等课堂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外约见等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和以电邮、微信为主的网上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英语学习甚至专业学习的畏难心理,引导他们做好大学阶段英语学习及专业学习的有效规划,从而有效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在各学科学习中所必需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以问题为导向,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一对一”个性化教学
        有了对学生的情感认识、师生亲密关系的建立,以及对情感沟通在课堂教学中重要性的基本认识,就要努力寻求获得长期维系、发展这一亲密关系的有效平台。信息时代的多种交流方式,如电邮、QQ、飞信、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为有效沟通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可能,也对个性化教学起到有力的技术支撑。
        语言学习能力的获得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得以实现。因此,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和利用,为解决大班级课堂活动的开展、交流等困难提供了可靠路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班级公邮、QQ群、微信群等信息化平台,在课前对学生发布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自学辅导等导学材料和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的具体步骤,并通过网络平台上的任务抽检实现对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有效监管。其次,因为有了课前的学习准备和习得反馈,课上的活动开展也变得更有针对性,更具问题导向性,如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呈现、针对预习反馈中的代表性问题和特色问题的分组讨论以及学生优秀作品的集体赏析等活动。最后,根据课堂授课、互动环节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教师可再通过网络微课、线上作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就教学重点、难点在网络上发布真实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后完成对课堂知识、技能的反思、巩固和应用,从而实现信息化平台下的“一对一”个性化教学。

                                  心中有爱,因材施教,在平凡的教学中见证奇迹的发生
        每一位东华学子之所以能进入东华大学这所重点学府就读,必有他或她的过人之处。作为教师,我时刻告诉自己要充满爱心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英语学科上表现平平甚至暂时落后的学生尤为如此,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优秀特质,帮助他们迁移自己在专业及其他领域内表现出的优势和特长,逐步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以及积极努力的学习态度,和他们一起见证奇迹的出现。本学期我从事服装学院预备级起点学生的学术英语课程授课,预备级起点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学阶段英语能力薄弱的艺术类学生,我在叫学长尽可能结合他们在专业上展现出的思维优势,如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出色的视觉传达能力,尝试着在教学环节中设置活动和任务,鼓励、指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动笔绘出对课文具体段落的理解,用图示呈现课文内部、课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学术英语的内在要求和思维特点,而且让他们意识到语言形式之外,英语学科和专业学科之间存在的思维共性,从而认可自己在语言学习和语言表达上的潜能及良好前景。

        三尺讲台上所散发出的教师个人魅力,源于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真诚,以及课堂内外对学科知识的反复推敲和系统学习。将生活上的点滴积累、用心体会,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去,让我们一起见证青春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