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故事:推开“民国第一家族”旧居大门

23.08.2015  12:47

  陕西北路(原西摩路)369号与南阳路转角处,有一栋建于1908年,二层半高、四面临空的英国式花园别墅住宅。住宅宽敞明亮,楼前绿树成荫,景致怡人,房屋建筑面积824平方米,园地面积1218平方米。这处房子的主人原是一个叫约翰逊·伊索的外国人,后被著名基督教牧师宋耀如(宋庆龄之父)买下,成为宋家花园。

  宋耀如从一名美国《圣经》出版协会的推销员,发迹为上海最早的买办之一,把外国的机械输入上海,搞印刷业,与人合办面粉厂,还涉足纺织、烟草业等,拥有百万富翁的显赫身价。1887年,宋耀如与西郊的徐家庄园一位圣公会教徒倪桂珍结婚,养育了三女三男6个儿女,并不惜重金送他们出国深造。“宋氏三姐妹”正是在他们的呵护、哺育和熏陶下成了轰动中国政治舞台的各具风采的女性。

  宋美龄婚后偕夫婿蒋介石与母亲倪桂珍(中)合影,右为孔祥熙和宋蔼龄

  1918年5月宋耀如去世后,其夫人倪桂珍携子女迁居住于此,成了当时社会最瞩目的家庭。宋庆龄以及当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三家都与这座花园住宅有着密切的联系,给这个花园带来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

  宋美龄卧室

  1927年初,已登上北伐军总司令宝座的蒋介石抵沪后,欲与比他小15岁的宋家三小姐宋美龄联姻。开始,宋母倪太夫人不同意,理由是蒋介石已婚,而且不是基督教徒。蒋介石为表达诚意,表示可尝试做基督教徒,与发妻毛福梅离婚,取得倪太夫人的欢心。倪太夫人接受了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订婚戒指,回送给蒋一部《圣经》。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举行盛大的结婚典礼。婚礼非同一般,分两步进行。于西摩路宋宅底楼客厅内先行基督教的西式婚礼,后在戈登路(今江宁路)大华饭店(现梅龙镇广场原址)再举行一次世俗婚礼,邵力子任司仪,蔡元培为证婚人之首,宣读了证婚书,1300多位亲朋好友热闹至子夜时分才散场。

  竹篱笆围墙

  蒋宋联姻后,各路军阀、政客、大买办、商界头面人物纷纷出没宋宅之中,一度成为蒋介石集团在沪设谋定计的政治场合。此外,倪太夫人认张学良之妻于凤至为“干女儿”的拜母礼仪也在这里举行。1931年7月,倪太太在青岛避暑时不幸病逝,遗体运回上海宋家花园,并在花园中举行了隆重的宗教告别仪式。当时远在德国的宋庆龄接到噩耗,日夜兼程赶回上海,为母亲送行。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照

  解放初,宋庆龄在这里创办了上海第一个新型的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邓颖超、许广平、胡子婴、廖梦醒等应邀来到宋宅参加托儿所的开幕典礼。托儿所迁出后,这里成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临时办公地点。1952年,中国福利会顾问、美国专家耿丽淑女士来沪工作,宋庆龄安排她居住于此,一直到1963年。1981年宋庆龄去世后,这所饱经历史沧桑的房子由中国福利会管理,宋庆龄基金会使用,同时又是福利会老干部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