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民企合建体育综合体 "翔立方"或低价开放

14.01.2016  08:25

翔立方”的设计效果图。(资料)

  都知道北京有个“水立方”,最近,上海嘉定南翔冒出个“翔立方”,预计今年5月开放。

  是不是山寨货?记者登门一看,和“水立方”完全是两码事——“翔立方”是个概念前卫的体育、文化、休闲综合体。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这个近2万平方米的综合体,由政府和社会资本携手打造。场馆建成后,将全权交给社会组织市场化运作,同时承载起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职责。这在上海,是从未有过的模式。

   场馆建设政府社会共同出力

  “翔立方”座落于南翔镇政府下属的南翔智地产业园内,这片园区由原上海机床电器厂、上海东风制药厂等多家老厂房改建而成。改建时保留原有老厂房的外立面风格,增加空间感和设计感,使得园区内的建筑群样式各异,颇有文艺范。如今进驻园区的已有企业总部、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和服务性机构等,“翔立方”是其中一员。

  “翔立方”因何而建?“翔立方”所在3公里范围内,有82个小区近20万居民,有不少热爱运动的白领,但周边有点规模的公共体育健身场所稀缺。南翔智地负责人郭耀华说,“翔立方”由园区与尚清实业、信韧投资两家民营企业共同建设,园区承担基础建设,其余包括体育设施建设等,均由民营企业负责。

  “翔立方”的诞生模式,在业内被称作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通常被译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PPP”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兴起,目前在全球被广泛应用,并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实现其经济目标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核心理念和措施。

   打造体育5.0吸引更多运动迷

  建设中的“翔立方”已经像模像样了,这是由多座不同风格的建筑组成的街区式综合体,定位以体育为主体(运动空间占60%),运动设施几乎涵盖所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翔立方”的每一个主题部分都有清晰的独立空间,布局十分科学。如1号楼一层,一半区域是羽毛球、篮球、壁球运动场地,另一半则是个多功能的儿童剧场。紧挨两个区域的,是一个狭长的“休闲小街”,未来这里将进驻小吃店、咖啡店,运动康复驿站等。

  “体育需要商业带来的衍生服务来提高用户满意度,商业则需要体育的体验性、娱乐性集聚人气。”尚清实业负责人边玉生很确信一点,如今老百姓已不满足于体育场馆1.0版(仅提供体育健身场地),而他为“翔立方”设定的目标是要升级到5.0版本:2.0版引入各类体育项目的培训,3.0版引入大小赛事,4.0版引入餐饮娱乐等衍生服务,5.0版是在场馆内形成产业孵化链,培育民间体育产业。

  “政府的人力、精力都有限,在某些方面也没有民企专业,所以选择用PPP模式建设体育场馆。”如郭耀华所言,过去,我国大型体育场馆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运营,政府因此集所有者、投资者、管理者等众多角色于一身,造成部分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陈旧、投资主体单一、建设资金缺乏、经营管理不善等,个别甚至成包袱。“民间资本的介入,将引起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机制发生变化。私人投资者会引进更专业的人才,有利于提高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率。”嘉定区体育局局长赵晓波说。

   免费或公益价开放百姓获益

  “等‘翔立方’造好,我们运动就方便了。”“翔立方”在网上发布建设方案时,许多南翔市民留言表示欢迎。但他们也有顾虑——既然全由社会运作,体育场馆会不会最终只讲经济效益,门票贵得吓人?

  这说明公众本身对PPP模式还比较陌生。“PPP”的本质姓“”,而非姓“”,公共基础设施,必然以公益性为目标。记者了解到,合作双方在建设之前,就已经明确场馆的公益类份额不可挤占,比如周一到周五的早上8时到下午3时,“翔立方”的体育设施都将以免费或公益价格对南翔镇市民开放,还将发放包括锻炼和培训在内的优惠券等。

  当然,项目收益依然是民企的考量因素之一,合理的收益也是维持项目提供专业、全面、持续优质服务的前提,政府维系这样的平衡,除了必要的监管和方向性指导外也会有所扶持。“翔立方”从设计布局到管理经营,明确全权由民营企业做主,政策优惠是为了保证公私两方的共赢。

  去年以来,我国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去年本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布数据,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2平方米,而上海“十三五”目标是2.45平方米。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副巡视员孙德麟接受采访时说,老百姓需要家门口的运动场馆,体育场馆逐渐增量是大势所趋。但上海市区可开发余地有限。政府应当更多地与社会组织或者民营企业合作,利用和改造废旧工厂、办公楼、商场等具备条件的场所,成为体育场馆的生力军。

  PPP模式既容易吸引民间投资,又推进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受益的则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