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上海财政收入增幅13年来最高 改革红利释放

16.07.2016  16:08

原标题: 上海:改革红利开始释放

图片说明: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昨天举行,与会者认真听取报告。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上半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健康,稳中有进,好于预期。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2%左右,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70%。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6%,同比提高17.5个百分点,增幅为近13年来同期最高。昨天举行的十届市委十二次全会现场,这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成为与会委员们讨论的热点: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的当下,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地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目前改革红利开始逐步释放。

  坚持转型酿就发展后劲

  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上海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生产性服务、文化创意等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显现,实到外资24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7.7%;保税片区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28%。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现,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5.2%,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9.9%;全市新设企业14.3万户,同比增长17.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明显回升,同比增长1.4%,增幅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

  龚德庆、金建忠等委员在讨论中一致表示: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咬紧牙关、创新转型,一路坚持到现在的结果。上海在坚持改革、坚持调结构过程中的发展后劲逐步显现。他们说,“坚持目标不动摇,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执政理念必须贯彻在未来发展中。

  市委委员、市财政局局长宋依佳说,伴随着自贸区改革的一系列红利已逐步显现,以财政收入看,仅自贸区全口径税收增长就达36%。总体财政增幅快、发展质量效益好,背后原因很多,扣除一次性增长因素之外,归根结底还是改革红利开始释放:比如,上海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增长特别快,这显现了上海总部经济和功能性机构的集聚效应———据统计,上海目前已经集聚了55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这些总部不但带来了大量的企业所得税,而且带来了更多高收入人群。

  唯改革才能让红利持续释放

  高增长并未让与会委员感到放松。与会委员们一致认为,今明两年,改革创新任务很重,这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仅仅咬住目标不动摇,敢于抓住突出问题,千方百计解决问题。

  市委委员、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说,制造业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的一大问题,企业感受很深刻,也需要动一番脑筋。他以上海电气为例:上半年销售收入与去年持平,但目前市场整体趋势是煤电下滑快,而新能源增量不足以弥补缺口。这倒逼着企业主动转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下一步,企业将主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申请示范性项目。

  市委委员、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则强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体制机制必须改革。高校中的组织形态、成果认定等,都要进一步改革,特别是要实现创建“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方面要让大学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则要在管理体制上有所突破。

  结构性改革政府要先行

  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上海要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推进浦东新区政府管理体制整体创新:要实现自贸试验区与浦东新区主要板块融合,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政府“两位一体”;要以开放倒逼改革,率先走出完整一级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

  针对这一目标,与会委员们在讨论中一致认为:上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创造比较好的经验。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不受既有利益格局和眼前利益得失的束缚,增强改革创新勇气;要不为原有思维定式、知识视野和工作方式所限,解放思想,大胆突破;要切实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封闭分割,破解重要改革创新措施配套落实难、落地难问题,统筹协调、协同推进。

  记者在会上获悉,在自贸试验区引领下,改革的积极效应正不断溢出,政府改革力度不断加强。目前,通过后台的流程再造和职能部门间的“拆墙”行动,部分区县的行政服务办事大厅正努力走向“无人化”:作为试点的徐汇区,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已经压缩了60%,简化优化审批事项164项,并与市人力资源、税务、工商注册等12条专网71个系统实现了数据对接与整合;原100多种表格实现一次生成,输入量减少50%,70%的表格可以网上申报,所有审批事项可以网上预约并查询;运行15个月,该中心办理审批事项75万人次,网上查询500万人次。

  列席全会的徐汇区区长鲍炳章认为,作为中心城区,要主动学习消化自贸试验区经验,通过主动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来获得发展红利。他透露,年内,还将有事项变更、风貌保护受理许可等20项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并以诚信为基础、以各职能部门协同为根本,探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