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再出发】杜慧芳: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21.12.2018  18:12

在华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杜慧芳

(2018年12月20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两天前,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表彰了于敏等100名改革先锋和阿兰·梅里埃等10名国际友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改革成就,总结成功经验,郑重宣示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今天,学校在这里隆重举行“砥砺奋进四十载,不忘初心再出发”华东理工大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我们一起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十位师生代表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实际,讲述了自己与改革开放同命运、共奋进的历程,令人感动。在这里我代表曲校长、代表学校向每一位为改革开放贡献力量的华理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也做个发言,题目是“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与大家汇报四点:

    一、回顾四十年发展,成就显著

    40年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0年砥砺前行。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从恢复高考的一声“春雷”,到“双一流”大学的全面建设,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精英式教育,到惠及大众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从学习西方的学科设置和教学方式,到学位体系完整建立并得到世界公认,等等。中国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0年春风化雨。华东理工大学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学生 从78年的招收1145名本科生,61名硕士研究生(学校1981年11月才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招生资格高校),发展为今年招收4153名本科生、3275名硕士研究生、438名博士研究生,学生人数和培养层次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教师 从78年的2453名教职员工,发展为今天的3033名教职员工,其中1893名专任教师,拥有多位院士、长江、杰青,高层次人才浓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学科 从78年的工科为主,发展为今天理工特色鲜明,覆盖11个门类的学科体系,一流学科建设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办学地点 从78年只有尚处于农村状态的梅陇校区,发展为今天拥有三个校区,办学的空间有了大幅度增加。 国际交流 从老师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到一批像刚才发言的来自斯里兰卡的德山父子两代人来华理留学,到今天学校走出国门建立“中欧国际商学院”,国际交流的层次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文化建设领域 ,从改革开放后,师生探索设立“思想学术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三大节日,编撰出版《笃行-华理学人传略》,到学校连续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华理始终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服务方面 ,78年学校从建设了十余年的四川自贡回到上海梅陇,到现在学校积极承担云南寻甸定点扶贫、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等大学对口支援等工作,华理始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40年一路走来,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更是幸运者。我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迸发出无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我们深刻感受到,个人、学校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学校好、个人好。

    二、总结四十年发展,经验宝贵

    同志们,回顾学校40年来取得的成就,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四个意识”,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

    必须坚持服务国家 服务国家既是大学办学的使命,也是我们赢得发展的机遇,要在服务和贡献中获得支持,实现跨越,不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必须坚持人才强校 一流师资是大学建设的关键,要育引并举,为各类人才成长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浓度,有效激发各类人才队伍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必须坚持开放交流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发展到什么水平,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开放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学习国内外的优秀知识、先进管理和卓越文化,提高办学水平。

    必须坚持发展共享 要依靠师生、服务师生,始终把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师生,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

    三、面向新时代,在发展中探索

    同志们,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走进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华理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为奋进新时代做了积极探索和较好准备。

    首先,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规范选任、严格考核,选派干部扶贫挂职、出国研修,等等。培养一支眼界宽、胸怀广、接地气、成大事的优秀干部队伍。我们的培养包括了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

    在师资队伍方面, 我们狠抓师德师风,营造良好教风,高层次人才稳健增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在人才培养方面, 既布局新领域,又抓好基本功。今天,国交处、教务处到教育部参加中法卓越工程师学院的申报答辩,大家为创设我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昨天,学校召开了一流本科建设大会,大家对学工部、评估中心等制作的毕业生质量报告以及从13000小时教学视频中选取的具有典型性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深有感触。

    在学科科研方面, 整体良好,亮点突出。诺奖中心在田院士的带领下,从去年年初开始布局,去年下半年党办牵头撰写专报获得领导批示,今年获得上海大力支持,目前是我校历史上最大的单个项目,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力量。通过学习中央精神,调研工作现状,上报国家安全专报得到领导批示,目前,社会学院已经率先自设国家安全二级学位点,正在积极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人工智能学科在信息学院、机械学院等努力下,将首先开始招收博士生,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学校在学科布局和科研领域上紧跟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需求的鲜明特征。

    在办学空间方面, 我们从2016年开始,统筹布局空间调整。截至目前,团结1、2、3、4、7楼及楼宇周边草地绿化整体完成,商学院、外语学院入住修葺一新的大楼,马院、艺术正在装修调整,文科学院即将全部完成空间集中和改善。目前,信息大楼已经封顶,诺奖中心大楼正在修缮,新材料大楼随地铁进展即将开工,未来,通过调整,理工科学院将有新的发展空间。基建处假期加班加点,学生八舍完成高水平改造,宿舍楼小浴室陆续启用,奉贤智慧教室即将呈现。我们为师生初步创造了舒适安静的物理空间和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近几年的工作成绩是校领导班子、广大中层干部和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新时代学校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四、立足新时代,改革再出发

    走进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华理如何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继续抓好教学、科研、师资等等,这些都对。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积极营造奋发有为的优秀大学文化,弘扬、鼓励师生员工树立是非分明的价值观、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宽容大度的情怀,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要坚持使命引领。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是大学的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师的使命。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是新时期学校使命的具体体现。目标高远,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办学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要倡导敢闯敢试。 四十年前,我们没有想到过,也不敢想的生活条件、工作方式、财富规模等,今天都实现了。未来会如何?我们需要大胆的想、大胆的改、大胆的试。大胆就是要解放思想,改革一切不适应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释放潜力,提高效率。但大胆不等于蛮干,更不是乱干。大胆要基于努力学习,要强化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借鉴,把握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成效;大胆还在于要强化规则意识,遵守规则、遵守规矩;大胆更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要鼓励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不仅是一种行为,更要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要鼓励老师潜心研究科学技术,潜心研究育人规律,创造一流科技成果,打造一流超级课程。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要继续办好教师节表彰会和学生奖学金大会,奖励成绩卓著的奋斗者,表彰任劳任怨的奉献者,树立所有付出都有回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要敢于攻坚克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勇立潮头、奋勇搏击”。站在新起点,学校发展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面对新问题,要改革,要变化,要顺应时代改,要跟着国家发展变,要善于找到办法,拿出勇气,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推动发展。

    同志们!追光的人,身披万丈光芒。新时代属于每一个有梦想的奋斗者!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未来五年,特别是从现在到2020年,是学校开启迈向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华东理工大学将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神和意志,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向着“立足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