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2014级硕士班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放映红色经典电影

05.05.2015  12:45

春夜微风,月移花动,中文系2014级硕士班班党支部于4月28日在光华西主楼1212室顺利开展“电影、马克思主义与革命”——经典左翼电影放映会。本次红色经典电影放映会作为中文系14级硕士班支部的特色组织生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研工部组织生活创新大赛的一个展示环节,力求以具有巨大精神感召力的电影艺术让支部成员重温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萌芽、传播以及实践。

本次放映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影片放映之前,所有支部成员通过民主投票,从由18部影片组成的影片目录中选择了豆瓣评分9.0的《我是古巴》。该片于1964年拍摄,以祖国“古巴”为女主角,以古巴人民为男主角分四个章节讲述了古巴革命的起源、古巴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反抗,四个故事长短不一,各自具有本身的情感高潮,同时又表达着顺序相关,逐步递进的四个主题“忍受、自戕、警醒、崛起”,对于导演卡拉托佐夫而言,在情感逻辑和政治逻辑的指导下,这样四个环环相扣的故事正是他表达他对于古巴现实批判和美好明天的憧憬的最好方式。

放映会上,各位党员时而被导演卡拉托佐夫如诗如画的长镜头运用弄得如痴如醉、时而为古巴人民所遭受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压榨激愤不已。影片中有一个向苏联经典电影《战舰波将金号》致敬的段落:走下楼梯的学生,举着高压水枪的警察,被惊飞的鸽子,无一不是当年“敖德萨阶梯”的简化版,导演所运用的全景长镜头和倾斜构图,继承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相同的革命热情和苏联民族电影精神,《我是古巴》在这个镜头当中部分地重塑出某种激励群众的力量。从全片来看,影片的情感在这里发生了剧烈的转折,民众开始觉醒,开始团结,开始反抗,这场激烈的对峙戏成为影片的高潮。这种混杂着民族情绪、革命兴奋剂和神圣使命感的复杂情感在这里被极大地渲染起来。

放映会后,党支部还组织了小规模的讨论,一些同学发言表示“这部电影表达对人民的赞颂、对于集权的反抗、对于不公平社会的质询等观念已经超越当初的狭隘对立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