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大红包”首秀吃力 网友恶评如潮

12.02.2015  11:47

  东方网2月12日消息:“发红包”作为春节里一项源远流长的习俗,这两年被互联网赋予了新的形式。去年春节,微信红包一战成名。今年,支付宝、微信、百度等纷纷开启“抢红包”模式。昨天上午10点,支付宝钱包率先揭开电商“红包大战”序幕。根据之前承诺,从昨天开始到大年初一,向用户发放约6亿元红包,首日当天就会在半小时内发放4000万元红包。但活动开始5分钟后,就有网友不断批评支付宝是“骗子”,称一分钱也没有抢到。失望的网友更是P出恶搞图片,有贴出百万豪车15元抵扣券的、有月球游20元代金券,最终衍生出“买波音可抵500万元”的“极致红包”。

  昨天许多人在用手指玩命式的戳屏抢红包后,却发现等待他们的只有失望:“我根本就没抢到戳了半天,然后我有个朋友他抢到一个国外旅游的5块钱抵用券,他说我要有这钱国外旅游,我还在这抢红包么?还有人说还不如发一个15元的玛莎拉蒂抵用券呢。”一位市民表示。

  下午阿里为了救场赶紧发出道歉信,并在当天下午4点的第二场红包发放中,加发了1500万现金红包,亡羊补牢之后,效果的确有所改善,只不过由于大部分人拿到的金额几乎都是以毛计算,因此大呼失望的人仍然遍地都是。因为当初支付宝相关工作人员是这样承诺的:“现在我不能透露最大的红包会是多少,但是肯定是超出用户的预期的。按照支付宝此前的红包计划,接下来的四天每天发出的现金红包都在300万以内,不难推断到时候能抢到几毛钱,都算是人品好的了。

  业内人士分析,支付宝钱包之所以在首场“红包大战”中不讨好,主要是用错了抢红包这种营销方式。就本质看,支付宝钱包发放红包其实是一种抽奖活动,如果直接告诉抽奖者没有抽到,反而不容易引发负面声音。可在实际中,支付宝使用了戳红包小人的游戏方式,让人误以为戳到了小人就有钱拿,因此越发失望。

  从宣传形式看,支付宝钱包之前大肆宣扬红包的总金额,抬高了参与者的期望值,最终导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事实上,1000万元现金红包即使全部分给第一秒拥入的528万参与者,平均每人的金额也不到2元。再加上技术原因,这次红包大战中频频出现服务器故障,最终导致多米诺效应,出现了一环又一环的失误。

  从另一方面来说,网民为何如此热衷网络抢红包呢?一句话,因为它太方便了。前两年有一句流行语:「群发的短信我不回」。你都没有投入成本,我凭什么要真心相待?而抢红包的火爆,就是因为迎合了用户的这种需求。在任何时候,人类都渴望与他人产生更深层的联结。可是在网上的关系中,人们不能传递体温,传递眼神,传递关心,能传递的只有冷冰冰的数据。那就发钱吧,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潜水的用户被炸起来了。

  这难道证明人们贪婪吗?心理学家分析,实际上,这是因为它激起了潜藏于人们心底对于联结的渴望。通过红包,人们试图对弱人际联结进行强化。人们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在网上制造出跟现实中一样的「年味儿」,更深点说,人们希望从根本上消解网络造成的人际疏离。

  由此看来,互联网商家的确把准了网民的脉,但在商言商,互联网资深分析师余德则表示,商家看中的不是消解人际冷漠,而是那块移动支付市场;它有拉新的作用他会带来用户。支付宝是中国最大的支付工具,但是微信支付这两年已经接近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份额,他的目标可能是最终40%然后再来翻盘了,这个事情才是让支付宝最紧张的东西。

  我想过年,你想赚钱,一个向左,一个往右。当这场轰轰烈烈的红包大战落下帷幕的时候,也许大家就会发现,公关心态下的“抢红包”本质上还是一场商家的营销战,网民的吐槽宴。网络红包只是金钱和移动互联网的热恋,是电商平台制造出来的物质主义的狂欢,而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狂欢中,无人胜出。毕竟,少了人情味儿的红包不算红包,没了敬畏感的商战只算烧钱。